时间: 2025-04-26 15:3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13
古调今寥落,令人忆拾遗。
不图垂拱世,复睹建安诗。
瑟在犹清庙,碑残尚色丝。
紫玚留咏后,千载有钟期。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诗词的怀念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古代的旋律如今已经稀疏,让人感到失落,令人想起那些被遗忘的诗篇。我并不希望在世上有名声,只是想重温那建安时期的诗歌。那清幽的庙宇中依然有瑟的余音,残存的碑文上仍有色彩的丝线。千年之后,留下来的紫玚依然在吟唱,仿佛在等待着有缘人。
杨慎(1488年-1559年),字廷栋,号升庵,明代政治家、文学家,擅长诗文,尤其以诗词见长。他的诗风古朴典雅,常以抒怀为主,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古人的追慕。
这首诗作于明代,正值杨慎对历史与文化的反思时期,诗中表达了对古诗词的怀念,以及对历史遗迹的珍视,反映出作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古代文人情怀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古调、古诗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深切关怀与敬仰。起首两句“古调今寥落,令人忆拾遗”,以“古调”引出对古代诗歌的思念,表现出对当今诗歌的失落感。接着“不图垂拱世,复睹建安诗”则揭示了作者并不追求名利,而是渴望重温那段辉煌的文学历史,通过对建安诗的回顾,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采的向往。
后面两句“瑟在犹清庙,碑残尚色丝”描绘了清静的庙宇和残存的碑文,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意境,仿佛在告诉读者,尽管历史已远,但那些文化的遗存仍在静静诉说着过往。最后一句“紫玚留咏后,千载有钟期”,则以时间的延续性,暗示古代文化的永恒价值,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意象的交织,展现出一种对古代文化的缅怀与向往,情感真挚、意蕴深厚,令人在欣赏之余也引发对历史与文化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古文化的怀念与追思,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文化传承的渴望,展现出诗人对古代文人情怀的向往和对当下文化现状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古调”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的旋律
B. 新曲
C. 民谣
D. 现代歌曲
“不图垂拱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追求名利
B. 看重历史
C. 淡泊名利
D. 对社会不满
诗中提到的“建安诗”是指哪个时期的诗歌?
A. 汉代
B. 唐代
C. 明代
D. 宋代
答案:1.A 2.C 3.A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杨慎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对古代文化的怀念,而李白则以自然景观与个体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壮丽的气势与浪漫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