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6:03
我已归寻乌石路,人谁肯顾雀罗门。
荔三百颗犹能啖,椿八千秋不足言。
唐贡华清劳岁岁,宋蠲驿置惠元元。
客询老子休粮诀,丹实漫山更满村。
我已经回到寻乌的石路上,但谁还会在意我这扇雀罗门呢?
三百颗荔枝足以让我品尝,然而八千棵椿树的秋天却难以言说。
唐代的贡品华清园,每年都要辛劳奉献,
而宋代则免去了驿站的费用,给惠元元的地方带来了安宁。
客人询问老子的休粮之法,漫山遍野的丹实果实更是丰盈。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芝,号天华,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风以豪放直率、意象鲜明著称,常常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和对自然的热爱。刘克庄的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社会现象和自然景色。
《又采荔一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的时代。诗人通过这首诗反映了个人的生活状态与社会的变迁,表达了对自然丰收的欣喜以及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开头两句“我已归寻乌石路,人谁肯顾雀罗门。”表达了诗人在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尽管自己回到了熟悉的地方,但周围的人却对自己毫不在意,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疏离。
接下来,“荔三百颗犹能啖,椿八千秋不足言。”则是对自然丰收的赞美,荔枝的丰盈让人欢喜,但椿树的秋天却难以用语言表达,暗示着自然的丰富与复杂。诗人在这里用具体的数量来描绘丰收的景象,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在后两句中,诗人提到“唐贡华清劳岁岁,宋蠲驿置惠元元。”对比了唐宋两代的不同,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更加深入。最后一句“客询老子休粮诀,丹实漫山更满村。”则是对老子思想的引入,强调了自然的丰盈与人们的智慧,是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使得自然景色与人文思想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关切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的丰盈与个人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切,同时引入哲学思想,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类智慧的深刻理解。
刘克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在诗中,荔枝和椿树分别象征了什么?
A. 快乐与悲伤
B. 丰收与复杂
C. 自然与人类
D. 生活与死亡
诗中提到的“老子休粮诀”指的是哪种思想?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刘克庄的诗更注重社会现象与自然的结合,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内心感受和自然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