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3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38:08
夫子生名世,穷居几岁年。
圣门虽力造,美质自天全。
乐道初辞币,忧时晚奏篇。
行藏今已矣,心迹故超然。
先生在世间名声显赫,穷苦地生活了许多年。
虽然圣贤之门努力培养人才,但他的美德是天生的。
他最初乐于追求道义,拒绝金钱的诱惑,而在忧虑的时代,后期才开始作诗。
如今他的行踪已成往事,心中的道理却依然超然物外。
诗中提到的“圣门”与孔子及其弟子相关,意在强调儒家文化对个人品德的重视。作者通过描绘先生的生平,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怀念。
朱熹(1130-1200年),字允升,号晦庵,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及诗人。他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对儒学的深化理解而闻名,主张理学的伦理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诗作于朱熹晚年,回顾了自己与胡先生的交往与学习,表达了对其人格与学问的敬仰之情。时值南宋社会动荡,朱熹借此诗寄托对理想人物的追忆与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朱熹的《挽籍溪胡先生三首 其一》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胡先生的高尚品德与深厚学问。全诗四句,字字珠玑,既有对胡先生生平的缅怀,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夫子生名世”开头即点明了胡先生的声望与地位,接着用“穷居几岁年”对比其艰辛的生活,表现出其不屈的精神。接下来的“圣门虽力造,美质自天全”,则传达了作者对胡先生德行的高度认可,强调了其内在的优秀品质。
“乐道初辞币,忧时晚奏篇”一句,展示了胡先生的道德追求与对时局的无奈,反映出朱熹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与忧虑。最后两句“行藏今已矣,心迹故超然”则是对胡先生人生轨迹的总结,显示出他在世俗的浮华与道德的超越之间的选择,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蕴深厚,既表达了对胡先生的怀念,也折射出朱熹对人生哲理的理解与追求。
整首诗歌通过对胡先生一生的回顾,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崇敬与追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忧虑与思考。诗中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朱熹的生平与哪位历史人物密切相关?
“乐道初辞币”中的“币”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心迹故超然”表达了什么?
朱熹《挽籍溪胡先生三首 其一》与王维《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