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为道公题夏山图

《为道公题夏山图》

时间: 2025-05-03 21:56:55

诗句

紫翠峰峦云雾里,琼琚楼观石林端。

何人曳杖岩头去,不畏松风瀑沫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6:55

原文展示:

为道公题夏山图
作者:虞堪 〔明代〕

紫翠峰峦云雾里,
琼琚楼观石林端。
何人曳杖岩头去,
不畏松风瀑沫寒。

白话文翻译:

在云雾缭绕的紫翠峰峦中,
琼楼玉宇在石林的边缘。
是谁在岩头上拄着拐杖离去,
不怕松风和瀑布的寒冷?

注释:

  • 紫翠:形容山峰的颜色,紫色和翠绿色,暗示了山的美丽。
  • 琼琚:琼为美玉,琚为一种玉器,指代华美的建筑。
  • 楼观:指高楼和观景台。
  • 曳杖:拖着拐杖,形容年老或行动不便。
  •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给人清冷的感觉。
  • 瀑沫:指瀑布飞溅的水花。

典故解析:

本诗描写的山水情景,反映了道教文化中对自然的崇尚与追求,诗中提到的“道公”可能指代某位道教高人,表达了对其隐居于自然之中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虞堪,明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作者在游览某座山时,对其景色的感悟与赞美,体现了他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为道公题夏山图》是一首描绘山水的诗,展现了自然之美与隐士生活的哲理。诗的开头“紫翠峰峦云雾里”,用色彩鲜明的词汇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琼琚楼观石林端”,既描写了建筑的华美,又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何人曳杖岩头去”,引入了人物的形象,透出一种孤独的行走,似乎在暗示隐者的生活状态,强调了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归属。而最后一句“不畏松风瀑沫寒”,则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环境的无畏与挑战,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也是对生活哲学的思考,体现了对道教思想的认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出山的青翠与云雾的缭绕,展现出神秘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 第二联则通过对建筑的描写,反映出人类在自然中所创造的美好。
    • 第三联转向人物,描摹出一个行走于岩头的隐者形象。
    • 最后一句则以豪放的语气,表达出对自然的无畏和勇敢。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紫翠峰峦”比喻山的美丽,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厚关系。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隐者的表现,展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紫翠峰峦: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神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琼琚楼观:代表人类在自然中的创造,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曳杖:象征年长者的智慧与经历,暗示隐者的生活哲学。
  • 松风瀑沫:传达出一种清冷与孤独的感觉,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曳杖”意思是: A. 行走
    B. 拄着拐杖
    C. 跳舞

  2.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财富
    B. 权力
    C. 自然与隐逸生活

  3. “紫翠峰峦云雾里”中的“紫翠”形容了什么? A. 人的情感
    B. 山的颜色
    C. 天空的颜色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山行》——杜牧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展现了隐士生活的淡泊情怀。
  • 杜牧的《山行》则表现了一种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旅行的乐趣,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虞堪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与精神》

相关查询

正甫还长沙复用斜川日和陶韵为别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 其三 醇叟崇道之丧未得往哭闻窀穸有期辄赋二章以相挽者 其一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二十一 十二月十六日夜枕上闻雷已而大雪 襄州护漕使者侯寄示所作快目亭记辞多慷慨予 送李崧老归闽二首 其二 初春和折子明岁前两诗 和吴伯承 方广道中半岭少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设端 领队 富国彊兵 难以置信 反文旁的字 錪錪 包含屈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进退触籵 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斑衣戏彩 木强敦厚 页字旁的字 人烟 巛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七高八低 饥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