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又古乐府二章 其二

《又古乐府二章 其二》

时间: 2025-04-30 18:46:06

诗句

圣王临兆民,凛如朽索驭。

六马昔贤忠爱深,峻坂不敢驰驱下。

安不忘危古所嘉,敬恭一念思无邪。

周瑶池,汉渥洼,唐舞倾杯貌玉花。

吾皇一洗千年陋,皇途帝轨同驰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6:06

原文展示

又古乐府二章 其二
作者: 方献夫 〔明代〕

圣王临兆民,凛如朽索驭。
六马昔贤忠爱深,峻坂不敢驰驱下。
安不忘危古所嘉,敬恭一念思无邪。
周瑶池,汉渥洼,唐舞倾杯貌玉花。
吾皇一洗千年陋,皇途帝轨同驰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圣明的君王,他对百姓的关怀犹如驾驭着腐朽的索具一样严谨。古代的贤良忠臣深厚的忠诚,使得即使在险峻的山坡上也不敢轻举妄动。安定的日子不忘危机,这是古人所赞许的美德;心怀敬重与恭敬的念头,思虑清净而无邪。周朝的瑶池,汉朝的渥洼,唐朝的舞蹈,犹如倾杯之态,映衬着玉花的美丽。愿吾皇能够一洗千年的陋习,皇道与帝道同样迅速而顺畅。


注释

字词注释:

  • :严肃、庄重。
  • 朽索:腐朽的绳索,形容事情的严峻与不易。
  • 峻坂:陡峭的山坡,象征困难和险恶的环境。
  • 安不忘危:安定时不忘危机,强调警惕性。
  • 周瑶池:周朝的瑶池,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美丽水域。
  • 汉渥洼:汉朝的渥洼,指的是汉代的美好景象。
  • 倾杯貌玉花:形容饮酒时的美丽姿态。

典故解析:

  • 安不忘危:出自《左传》,意在提醒君主在安定时期也要保持警觉。
  • 周瑶池、汉渥洼:均为古代美好景象的象征,体现历史的辉煌与文化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献夫,明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其作品常常表现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善用典故,文辞优美。

创作背景:

在明代,政治局势复杂,社会动荡不安。方献夫创作此诗,旨在表达对理想君主的向往与对国家的殷切希望,展现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蕴含着对古代君主风范的礼赞。开头直接点出“圣王”,显示出对统治者的崇敬之情。接着通过严谨的比喻,表现了君主治国的态度和决心。在古代,忠臣的深厚情谊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反映出诗人对忠诚的重视。

“安不忘危”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提醒君主即使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保持警惕。这种忠告不仅适用于当时的政治,也适用于人们的生活,具有普遍的教导意义。

最后,诗中提到的历史典故和美丽的景象,形成了一幅古今交融的画面,唤起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整体来看,方献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文化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圣王临兆民:描述了君王对人民的关怀。
  2. 凛如朽索驭:严肃的态度,表明对统治的重视。
  3. 六马昔贤忠爱深:提到古代忠臣的忠诚,显示出对忠义的歌颂。
  4. 峻坂不敢驰驱下:险峻的环境中,表现出忠臣的谨慎。
  5. 安不忘危古所嘉:古人提倡的智慧,警示不忘潜在的危险。
  6. 敬恭一念思无邪:强调内心的敬恭与纯净。
  7. 周瑶池,汉渥洼:历史的辉煌与美丽。
  8. 唐舞倾杯貌玉花:描绘欢庆的场景,展现文化的繁荣。
  9. 吾皇一洗千年陋:希望当今皇帝能够改正陋习。
  10. 皇途帝轨同驰骤:愿君主之路顺畅而快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君王比作“朽索驭”,强调其严谨态度。
  • 对仗:如“安不忘危,敬恭一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明君,同时强调治国理政需要警惕与谨慎,彰显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寄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王:象征理想的统治者,具备智慧与仁爱。
  • 忠臣:代表着忠诚和责任感。
  • 瑶池渥洼玉花:古代美好文化的象征,体现传统美德与艺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所提到的“安不忘危”是出自哪个典故?

    • A. 《论语》
    • B. 《左传》
    • C. 《史记》
    • D. 《庄子》
  2. “圣王临兆民”中的“圣王”指代的是?

    • A. 任何一位君主
    • B. 理想中的统治者
    • C. 具体的历史人物
    • D. 诗人的朋友
  3. “敬恭一念思无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忧虑
    • B. 谜语
    • C. 纯净与敬重
    • D. 轻松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方献夫的诗更侧重于政治理想和历史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两者虽然主题不同,却都展现了各自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方献夫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

相关查询

临江仙 临江仙·同是天涯流落客 临江仙 前题 临江仙 说四象 临江仙 临江仙·和江南雨十二花仙词 正月梅花 临江仙 其二 登西山望滇池 临江仙·戏咏佳人啖冰烛,同瓶丈作 临江仙 次和尹默韵 临江仙十二首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鼻字旁的字 包含非的词语有哪些 金镳玉络 冯妇下车 赐对 蓬户柴门 掘阅 异姓陌路 毁开头的成语 齲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亠字旁的字 多贱寡贵 马字旁的字 廪人 乃心王室 制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