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0:30
松萝羃天堕空翠,迎面风香三十里。曾宫亭亭隔瑶水,碧瓦琼榱五云里。千佛当门无半偈,声闻未解祖师意。遍参踏破青鞋底,前楼后阁玲珑起。闲客那知如许事,东斋听雨烂熳睡。觉来一转聊布施,普请云堂来拟议。
松树和藤萝交织在一起,青翠的天际仿佛在坠落,迎面而来的风带来三十里外的芬芳。曾经的宫殿高高耸立,隔着瑶池,碧瓦和琼榱在五彩的云层中显得格外美丽。门前有千佛,但没有一句经文,声闻弟子们无法领悟祖师的真意。遍访求道,青鞋的底都被踩破了,前楼后阁玲珑剔透地耸立着。闲游的人又怎能知晓这样的事情,东斋静听雨声,懒懒地沉睡。醒来后只转动一下身子,聊聊布施,普请云堂一起议论。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辅之,南宋时期的诗人及书法家,以其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乡村田园的景色,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天童三阁》作于范成大游览天童寺时,诗中描绘了寺庙的壮丽景色以及他对佛教文化的感悟。此诗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还展现了诗人在求道过程中的思考与反省,反映出南宋士人的精神追求。
《天童三阁》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佛教意境相结合的诗作。诗人在空灵的自然景色中,感受到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开篇通过“松萝羃天堕空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青翠的山林之间。接着,诗人以“迎面风香三十里”来表现自然的芬芳,展现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美感。
“千佛当门无半偈”一句,直白地揭示了佛教修行的困难与复杂,表现出诗人对宗教的理解与反思。诗人亲身经历求道的艰辛,最终形成了对佛教精髓的独特领悟。结尾部分,诗人回归日常生活,专注于听雨与布施,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与佛教之间的深刻联系。范成大的诗作不仅是对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思,给人以启迪和反思。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哲理的思考。通过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与佛教文化,表达了对人生、对修行的独特理解与反思,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千佛”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佛教文化
C. 诗人的心情
“青鞋底”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舒适
B. 求道的艰辛
C. 自然的美丽
诗人在哪个地方静听雨声?
A. 西斋
B. 东斋
C. 南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