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

时间: 2025-05-05 05:14:29

诗句

车上碧云端,花雨生寒。

再从仙境走人间。

一路苍岩随瀑转,龙隐三潭。

相伴此名山,曾有名媛。

妙高台上舞衣鲜。

战马乍嘶人去也,月缺风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14:29

原文展示:

浪淘沙令
作者:汪玢
车上碧云端,花雨生寒。再从仙境走人间。一路苍岩随瀑转,龙隐三潭。相伴此名山,曾有名媛。妙高台上舞衣鲜。战马乍嘶人去也,月缺风残。

白话文翻译:

在车上,仰望碧蓝的云端,花雨飘洒带来一丝寒意。再次从仙境般的地方走入人间。一路上,苍翠的岩石伴随飞流的瀑布,龙隐于三潭之间。这些名山曾经有过风华绝代的佳人。她们在妙高台上翩翩起舞,衣衫鲜艳。战马的嘶鸣声骤然响起,人们纷纷离去,月亮渐渐缺失,风也变得凄凉。

注释:

  • 碧云端:指高空中的蓝色云彩,象征美好与高远。
  • 花雨生寒:花瓣如雨般飘落,给人带来一丝寒意,表现出自然的变化和季节的感受。
  • 仙境:理想而美好的地方,常用来形容梦境或极乐世界。
  • 苍岩:指深青色的山岩。
  • 龙隐三潭:龙隐喻神秘力量,三潭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方,给人以神秘感。
  • 名媛:指有名望的女性,多指旧时的大家闺秀。
  • 妙高台:高台,象征着远望与高洁的境界。
  • 战马乍嘶:战马突然嘶鸣,暗示战争的来临或离去,人去则感叹世事无常。
  • 月缺风残:月亮缺失,风声萧瑟,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汪玢,近代诗人,以其清丽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及人文情怀。他的诗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视角。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浪淘沙令》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开篇以“车上碧云端,花雨生寒”引入,描绘了高远的天空与飘落的花瓣,形成一种唯美的意境。接着通过“再从仙境走人间”的转折,既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暗示了现实生活的复杂与无奈。

“一路苍岩随瀑转,龙隐三潭”则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苍岩与瀑布的结合,展示了自然力量的壮美与神秘。这种对大自然的描写不仅是对风景的吟唱,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名媛的出现,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人性的温暖,展现了过去辉煌的生活。

然而,随着“战马乍嘶人去也,月缺风残”的描写,诗歌的基调逐渐转向凄凉,暗示了战争带来的动荡与离别。最后一句“月缺风残”更是以极简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感,令人感叹世事如梦,人生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命运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车上碧云端:描绘出一种高远的视野,暗示着诗人的思考与向往。
    • 花雨生寒:花雨虽美却带来寒意,象征着美好事物带来的短暂与无常。
    • 再从仙境走人间:强调现实与理想的对比,展现诗人的内心挣扎。
    • 一路苍岩随瀑转: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观,表现出诗人的细腻观察。
    • 龙隐三潭:神秘的意象,给人以遐想,暗喻自然的力量。
    • 相伴此名山,曾有名媛:历史与人文的结合,展现出历史的厚重感。
    • 妙高台上舞衣鲜:优雅的舞蹈与美丽的衣衫,体现出对美的追求。
    • 战马乍嘶人去也:战争的突袭打破了平静,寓意着人生的无常。
    • 月缺风残: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雨”,将花瓣与雨相提并论,增强了意境的美感。
    • 拟人:让自然景物具有人类的情感,如“战马乍嘶”,表现出战争的紧迫感。
    • 对仗:如“月缺风残”,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感,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与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深刻的哲理与强烈的情感。

意象分析:

  • 碧云:象征着高远与理想,代表着诗人的追求。
  • 花雨:美与短暂,象征着人生的易逝。
  • 苍岩:自然的力量,表现出不可控的命运。
  • 名媛:历史的回忆,体现出人文情怀。
  • 战马:战争与离别,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月缺:孤独与思考,暗示着人生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花雨”象征了什么?

    • A) 美好与短暂
    • B) 战争的来临
    • C) 自然的力量
  2. “战马乍嘶人去也”这一句的意义是什么?

    • A) 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B) 暗示战争的突袭
    • C) 描绘美丽的场景
  3. 诗中提到的“妙高台”象征着?

    • A) 历史的厚重
    • B)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C) 战争与离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浪淘沙令》《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两者都在描绘自然景色,但《浪淘沙令》更倾向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青玉案》则更强调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选》
  • 《汪玢诗集》

相关查询

木兰花(四之三·林钟商)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 荔枝香(歇指调) 愁蕊香引(小石调) 六么令(仙吕调) 瑞鹧鸪(二之一) 归去来(中吕调) 西施(三之一·仙吕调) 玉楼春·昭华夜醮连清曙 两同心·伫立东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爪字旁的字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市无二价 力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力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印刷所 理应如此 出圣入神 辰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拼音rui的汉字_rui的字有哪些 之字加偏旁的字有哪些?这份列表让你快速掌握_汉字偏旁学习 历精为治 穿靴戴帽 全开头的成语 鼻字旁的字 匸字旁的字 蛱蝶 顺济王 风暖日丽 绵里裹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