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5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59:26
慷慨起悲歌。荆棘铜驼。又谁整破碎山河。往日太平何日见,处处风波。万众祷平和。盼息干戈。可怜生意已无多。逝水流年春去也,恁逐愁魔。
这首诗表达了激昂悲壮的情感。诗人感慨于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面对荆棘丛生、战乱频繁的局面,谁能重建破碎的山河?昔日的太平何时才能再次见到?四处都是骚动和风波。人们共同祈祷和平,期盼停止战争。然而遗憾的是,生意已经不再丰盈。岁月匆匆,春天已逝,愁苦的魔影依然伴随着我。
作者介绍:林修竹,现代诗人,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动荡不安的时期,作者身处社会变革之中,感受到国家的苦难与人民的困境。
《浪淘沙 感叹》通过激昂的情感与深刻的历史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开篇的“慷慨起悲歌”即引入了整个诗歌的情绪基调,充满了悲壮与豪情。接着,诗人用“荆棘铜驼”象征国家的困境,映射出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力,带给读者一种沉重感。
在接下来的“往日太平何日见,处处风波”中,诗人用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对和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展现出对往昔繁荣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万众祷平和”表现出人们共同的愿望,反映出社会的团结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以“逝水流年春去也,恁逐愁魔”结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愁苦的深刻感受,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折射出社会现实,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和平与安定生活的渴望,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体现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万众祷平和”意指什么?
A. 个人的愿望
B. 集体的希望
C. 无所谓的态度
诗歌中用“荆棘铜驼”作何象征?
A. 和平的象征
B. 国家困境的象征
C. 个人的悲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与《浪淘沙 感叹》中的“又谁整破碎山河”有相似的主题,均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迷茫与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