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4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42:41
《南乡子 螺江晚眺,同元冶作》
野水绕林塘。
木叶萧疏草半黄。
莫道江村秋景异,心伤。
何处湖山不断肠。
怎遣晚风凉。
小立堤边看夕阳。
碧海神鲛多少泪,行行。
洒遍人间梦短长。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站在堤边,望着周围的风景,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野水环绕着林塘,树木的叶子已经开始稀疏,草地也显得有些发黄。诗人并不觉得江村的秋景与众不同,但心中却充满了伤感。四周的湖山似乎无尽,令人肠断。晚风送来一丝凉意,诗人静静地站在堤边看着夕阳,思绪万千。碧海中的神鲛泪流满面,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忧伤,仿佛将人间的梦境洒落一地,短暂而漫长。
“神鲛”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悲伤与流泪,常见于王维、李白等诗人的作品,暗示对人世间离别、无常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刘蘅,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受传统古典诗词影响,常常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词作于秋季的傍晚,时值刘蘅个人经历变迁之际,心境复杂,因而在自然景色中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
《南乡子 螺江晚眺》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孤寂。开篇的“野水绕林塘”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略显萧索的秋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尤其是“木叶萧疏草半黄”,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特征。而“莫道江村秋景异,心伤”一句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虽然景色平常,却因个体的经历而显得格外令人心痛。
接下来的“何处湖山不断肠”,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湖山的无尽与诗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诗人用“晚风凉”来传达秋天的气息,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冷清与孤独。最后几句“碧海神鲛多少泪,行行”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神鲛的泪水象征着无法言说的伤痛,似乎在诉说人间的无常与梦境的短暂。
整首词通过简练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傍晚景色,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浓厚的乡愁与人生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同时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刻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情感的深度。
诗中“木叶萧疏草半黄”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碧海神鲛多少泪”中的“神鲛”象征什么?
A. 快乐
B. 悲伤
C. 希望
D. 恐惧
诗中“洒遍人间梦短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梦想的实现
B. 人生的无常
C. 爱情的甜蜜
D. 友谊的珍贵
答案:
李白的这首诗同样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并且通过月亮的意象展现了人对于自然的感受和内心的孤寂,和刘蘅的《南乡子》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
王维在《鹿柴》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隐退的心境,与刘蘅的诗歌形成对照,王维更多地展现了一种宁静的美,而刘蘅则是通过秋天的萧瑟传达内心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