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崇山图七贤诗

《崇山图七贤诗》

时间: 2025-05-10 07:45:34

诗句

两山列影作眉愁,尽付襄江一鉴收。

问讯风光应更好,赋诗谁与共清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5:34

原文展示: 崇山图七贤诗 张嵲 〔宋代〕 两山列影作眉愁,尽付襄江一鉴收。 问讯风光应更好,赋诗谁与共清流。

白话文翻译: 两座山峰像愁眉一样排列着影子,所有的美景都被襄江这面镜子收入其中。 询问这风光是否应该更加美好,赋诗时谁能与我共享这清澈的流水。

注释:

  • 两山列影:指两座山峰并排而立,形成影子。
  • 作眉愁:形容山峰的影子像愁眉一样。
  • 襄江:指流经襄阳的江水,即汉江。
  • 一鉴收:比喻江水如镜子般清晰,能映照出周围的一切。
  • 问讯:询问。
  • 风光:景色,风景。
  • 赋诗:写诗。
  • 清流:清澈的流水,也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南宋初年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物,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游览山水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知音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水间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知音的渴望。诗中“两山列影作眉愁”一句,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山峰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水之美,并通过“问讯风光应更好”一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诗中的“赋诗谁与共清流”则透露出作者对知音的渴望,希望有人能与自己一同欣赏这清澈的流水,共同品味诗意。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山列影作眉愁”:以拟人的手法将山峰的影子比作愁眉,形象生动。
  2. “尽付襄江一鉴收”:比喻江水如镜子般清晰,能映照出周围的一切美景。
  3. “问讯风光应更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期待。
  4. “赋诗谁与共清流”:透露出作者对知音的渴望,希望有人能与自己一同欣赏这清澈的流水,共同品味诗意。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山峰的影子比作愁眉,赋予山峰以情感。
  • 比喻:将江水比作镜子,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清澈。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知音的渴望。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相互交融,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两山列影:山峰的影子,象征着自然的美景。
  • 襄江一鉴:江水如镜子般清晰,象征着清澈和纯净。
  • 清流:清澈的流水,象征着纯洁的友情和志同道合的朋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两山列影作眉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2. 诗中的“赋诗谁与共清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渴望 C. 喜悦
  3. 诗中的“襄江一鉴收”比喻了什么? A. 江水的清澈 B. 山峰的影子 C. 自然的美景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美丽,与张嵲的诗有相似的山水意境。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嵲的《崇山图七贤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张嵲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作品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赴邠宁留别 哭柏岩禅师 九月十日雨中过张伯佳期柳镇未至以诗招之 拂云堆 塞下曲 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 过马嵬 暖川(一作征人歌) 柳杨送客(一作扬州万里送客) 送客还幽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由散漫 隐囊 数黑论黄 山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矜傲 雅篇 问听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门字框的字 示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包含愣的词语有哪些 高山大野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风披 妙手回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