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4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44:30
送罗必高赴省
印山先生罗天文,一卷周雅遗子孙。
一门三世六七人,月中桂枝斫到根。
近来书种将绝却,两度秋天虚一鹗。
今年有孙康鼎来,问天还我北斗魁。
印山草木也驩喜,印山风云有生气。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仇香衣钵付此郎。
年未三十笔力强,百斛龙鼎一笔扛。
殿前春风更努力,莫放别人居第一。
送别罗必高去参加省试,
印山的老师罗天文,留下了一卷周雅供后人学习。
这一家三代有六七人,像月中的桂枝一样根深叶茂。
最近书法的传承快要断绝了,
两次秋天的时节里连一只鹤都没有出现。
今年有孙康鼎来,询问天上能否还我北斗之魁。
印山的草木也为此感到高兴,印山的风云充满了生气。
你难道没有看到普州的衣钵传给了仇香,
而仇香的衣钵又传给了这个年轻人。
他年未三十,笔力已是非常强劲,
一笔可以扛起百斛龙鼎。
在殿前的春风中要更加努力,
不要让别人占据第一的位置。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其作品常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送罗必高赴省》写于杨万里对罗必高的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后辈才俊的期望与支持,同时也流露出对书法传承的忧虑。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寄托了诗人对后辈罗必高的期望,同时也是对书法艺术传承的反思。开篇提到印山的老师罗天文,强调了书法的传统与价值,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在诗中,诗人用“桂枝”来比喻书法的根基深厚,形象而生动。接着,诗人对当下书法种种困难的忧虑,通过“近来书种将绝却”表达了对书法艺术衰退的惋惜。
随着情感的发展,诗人提到了孙康鼎作为新的书法力量的出现,象征着希望与生机。后半部分通过对仇香的衣钵传承的描写,进一步加强了书法技艺的传承与延续。最后,诗人鼓励年轻人要努力,不要让别人占据第一的位置,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和理念。整首诗不仅是在送别,更是在传递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书法艺术传承的关注与期望,传达了对年轻书法家的支持与鼓励,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
"印山先生罗天文"中的"印山"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北斗魁”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孙康鼎”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