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0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01:17
蝶恋花(清明前两日闻燕)
作者: 汪宗臣 〔宋代〕
年去年来来去早。
怪底不来,庭院春光老。
知过谁家翻别调。
家家望断飞踪窅。
千里潇湘烟渺渺。
不记雕梁,旧日恩多少。
匝近清明檐外叫。
故巢犹在朱檐晓。
这一年又过去了,春天来得快去得也快。
不知为何那燕子还不来,庭院里的春光却已渐渐衰老。
知道是经过谁家,听到不同的曲调。
每家每户都在盼望那飞燕的踪影,望断了天际。
千里之外,潇湘的烟雾朦胧而渺远。
想不起来那些雕梁画栋,过去的恩情有多少。
快到清明时节,檐外燕子开始鸣叫。
它的旧巢仍在朱红色的檐下,清晨时分依然可见。
作者介绍:汪宗臣,宋代诗人,以词作著称,风格清新典雅,常以细腻的笔触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清明前夕,正值春天,春燕归来,诗人通过对燕子迁徙的思考,抒发了对时光流逝、春光易逝的感慨,表现了对旧日情怀的追忆。
《蝶恋花(清明前两日闻燕)》是一首典型的咏物抒情词,作者以燕子为引子,展开对春天和过往的思索。诗中开篇就引入了时间的流逝,表现出诗人对燕子不来而感到的失落。接着,诗人通过“知过谁家翻别调”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燕子归来的期待与渴望。
在描绘春天的场景时,诗人运用了“庭院春光老”这一句,生动地表达了春光的短暂与易逝,仿佛在感叹岁月无情。接下来的“千里潇湘烟渺渺”,将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空间,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思念。
最后,诗人提到“故巢犹在朱檐晓”,不仅是对燕子归来的期待,也是对往昔情感的追忆。此句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表现出对故土、故人深深的眷恋。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词人的审美情趣与对生活的敏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燕子的回归与离去,抒发了对时间流逝、春光易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故巢犹在朱檐晓”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年去年来来去早”反映了什么主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