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

《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

时间: 2025-05-07 16:44:58

诗句

平生学屠龙,终乃成履豨。

国亡身未殡,戮死竟何如。

衣带日以缓,鬓发日以疏。

晨风怀苦心,不能高奋飞。

独抱三圣易,终焉老吾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4:58

原文展示:

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 何梦桂 〔宋代〕

平生学屠龙,终乃成履豨。 国亡身未殡,戮死竟何如。 衣带日以缓,鬓发日以疏。 晨风怀苦心,不能高奋飞。 独抱三圣易,终焉老吾庐。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学习如何屠龙,最终却只能宰猪。 国家灭亡,我的身体还未安葬,被杀死后又能怎样。 衣带一天天变宽,鬓发一天天稀疏。 清晨的风让我感到苦闷,我无法振翅高飞。 独自坚守着三位圣人的易学,最终在自家老屋中老去。

注释:

  • 屠龙:比喻高深的学问或技艺。
  • 履豨:宰猪,比喻实际的、低级的技能。
  • 国亡身未殡:国家灭亡,自己的身体还未安葬。
  • 衣带日以缓:形容身体消瘦。
  • 鬓发日以疏:形容年老。
  • 晨风怀苦心:清晨的风让人感到苦闷。
  • 三圣易:指三位圣人(伏羲、文王、孔子)所著的《易经》。

诗词背景: 何梦桂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灭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悲哀,以及对传统学问的坚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屠龙”与“履豨”,表达了作者对学问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国亡身未殡”一句,直接抒发了对国家灭亡的悲痛。而“衣带日以缓,鬓发日以疏”则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年老体衰的境况。最后两句“独抱三圣易,终焉老吾庐”,则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学问的坚守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 “平生学屠龙,终乃成履豨”:通过对比,表达了学问与现实的脱节。
  • “国亡身未殡,戮死竟何如”:抒发了对国家灭亡的悲痛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 “衣带日以缓,鬓发日以疏”: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年老体衰的境况。
  • “晨风怀苦心,不能高奋飞”: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力感。
  • “独抱三圣易,终焉老吾庐”: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学问的坚守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

意象分析:

  • 屠龙:高深的学问或技艺。
  • 履豨:实际的、低级的技能。
  • 衣带日以缓:身体消瘦。
  • 鬓发日以疏:年老。
  • 晨风怀苦心:内心的苦闷。
  • 三圣易:传统学问的象征。

互动学习:

  1. 诗中“屠龙”与“履豨”的对比,表达了什么? A. 学问与现实的脱节 B. 学问的高深与低级 C. 学问的实际应用 答案:A

  2. “国亡身未殡”一句,抒发了什么情感? A. 对国家灭亡的悲痛 B. 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C. 对传统学问的坚守 答案:A

  3. “独抱三圣易,终焉老吾庐”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传统学问的坚守 B. 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 C. 对国家灭亡的悲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灭亡的悲痛。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何梦桂《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灭亡的悲痛。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与何梦桂《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都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何梦桂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菜地 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 挽赵硕人二首 哭孙行之二首 江南五首 其三 送卓漳州二首 登城五首 铜雀瓦砚歌一首谢林法曹 借韵跋林肃翁省题诗 南康赵明府赠予四诗和其首篇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阖的词语有哪些 务本力穑 星波 心醇气和 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見字旁的字 繁言蔓词 启导 至字旁的字 集拢 挺胸叠肚 善自处置 大谬不然 包含弥的成语 韭字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簠簋不修 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