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3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0:47
晚喜貛郎学,前知杜宇声。乃知常处士,不及邵先生。
我在傍晚的时候高兴地听到郎君的学问,早已知道杜宇的啼声。如今才明白常处士的才华,远不及邵先生。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仪,号千里,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刘克庄以诗词著称,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借古人之声抒发自己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对他人才能的敬重,尤其是对邵雍的赞赏,表达了个人对理想学问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刘克庄的《题四贤像·邵康节》展现了他对学术的深刻思考与历史人物的崇敬。诗的开头以“晚喜”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渴望和对朋友的欣赏,随后提到杜宇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对过往的怀念。接下来的“乃知常处士,不及邵先生”则揭示了诗人对常建的认识和对邵雍的深切敬仰,表达了对理想学问的追求。
诗中不仅有对人物的描绘,还有一种时光流转的哲学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学问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诗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同时也呈现出宋代文人的风范与气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杜宇”指的是哪种鸟?
A. 燕子
B. 杜鹃
C. 鹦鹉
D. 麻雀
诗人对“常处士”的看法是:
A. 非常赞赏
B. 认为不及邵先生
C. 认为其才华卓越
D. 不予评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常建的诗作都体现了对古典文化的推崇,但刘克庄更加强调对人物的个人情感和历史的反思,而常建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哲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