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4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41:08
题杨补之雪梅图
笔端造化出天巧,
写出江南雪压枝。
谁道春归无觅处,
横斜全似越溪时。
这首诗描绘了画家杨补之的雪梅图,称赞其笔下的巧妙造化,表现了江南雪后梅花的美丽。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思考,认为春天的归来并不难寻,仿佛梅花在雪中依然如越溪时节般自在。
作者介绍:曾觌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欣赏杨补之的雪梅图后所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艺术的赞美,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绘画艺术的重视。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雪梅的美丽,展示了作者对艺术的崇敬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笔端造化出天巧”强调了画家的才华,暗示艺术作品中蕴含的自然神妙。接下来的“写出江南雪压枝”则将画中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令人仿佛置身于江南雪景之中。诗的后两句则引入了春天的主题,表达出一种春天虽远却又近在咫尺的美好期待,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这种春景与梅花的对比,显得尤为生动,渗透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整首诗在构图上以“画”引入,巧妙地将绘画与诗歌结合,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中的梅花,表达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笔端造化出天巧”中“造化”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曾觌的《题杨补之雪梅图》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前者侧重于静态的美,后者则更具动感和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