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杨补之雪梅图

《题杨补之雪梅图》

时间: 2025-04-27 06:41:08

诗句

笔端造化出天巧,写出江南雪压枝。

谁道春归无觅处,横斜全似越溪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41:08

原文展示:

题杨补之雪梅图
笔端造化出天巧,
写出江南雪压枝。
谁道春归无觅处,
横斜全似越溪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画家杨补之的雪梅图,称赞其笔下的巧妙造化,表现了江南雪后梅花的美丽。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思考,认为春天的归来并不难寻,仿佛梅花在雪中依然如越溪时节般自在。

注释:

  • 笔端:指画笔或笔杆,代指画家。
  • 造化:指自然的创造,本指自然界的变化。
  • 江南:指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气候温暖,梅花盛开。
  • 雪压枝:形容雪重压在梅花的枝头。
  • 春归:春天的到来。
  • 横斜:形容梅花的姿态,自由而自然。
  • 越溪:指的是越南的溪水,暗喻自然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觌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欣赏杨补之的雪梅图后所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艺术的赞美,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绘画艺术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雪梅的美丽,展示了作者对艺术的崇敬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笔端造化出天巧”强调了画家的才华,暗示艺术作品中蕴含的自然神妙。接下来的“写出江南雪压枝”则将画中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令人仿佛置身于江南雪景之中。诗的后两句则引入了春天的主题,表达出一种春天虽远却又近在咫尺的美好期待,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这种春景与梅花的对比,显得尤为生动,渗透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整首诗在构图上以“画”引入,巧妙地将绘画与诗歌结合,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笔端造化出天巧:诗人称赞画家的技艺,认为他的画作如同自然的造化,充满了灵动与智慧。
  • 写出江南雪压枝:描绘了江南冬季的雪景,梅花的枝头被雪压弯,生动形象。
  • 谁道春归无觅处:反问春天的归来是否难寻,实际上表达了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
  • 横斜全似越溪时:梅花的姿态横斜,仿佛回到了越溪的美景,展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画家的技艺比作自然的造化,提升了艺术的地位。
  • 拟人:梅花在雪中的姿态生动传神,仿佛有生命般灵动。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中的梅花,表达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和宁静,也代表着冬季的寒冷。
  •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通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 江南:代表着柔美和温暖,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对绘画的赞美
    • C. 对江南的怀念
    • D. 以上皆是
  2. “笔端造化出天巧”中“造化”指的是什么?

    • A. 画家的技艺
    • B. 自然的变化
    • C. 生命的奇迹
    • D. 文化的传承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曾觌的《题杨补之雪梅图》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前者侧重于静态的美,后者则更具动感和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宋代诗人的作品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对经典诗词进行深入分析的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自崇仁趋新淦凡四夕乃至一寓道观三止僧舍 泊舟大同山溪间诸生闻之有挟册来寻者 候官黄孝子兰坡 其一 感遇十章三十初度作 其一 减字木兰花 寄巧先二阕 其一 记万载风俗三绝 其三 送萧别驾归广陵 明卿入贺携其二子至同敬美谦之出访报国寺 厓山吊古 赠武夷道士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洋白菜 智数 大公无私 机絶 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通辨 几字旁的字 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少达多穷 引喻失义 弋字旁的字 以疑决疑 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臣字旁的字 肤挠 包含杂的成语 判若两途 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