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如梦令 二首 其二

《如梦令 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8-10 10:29:42

诗句

未尽一湾藤竹。

又入一湾乔木。

向夕驻鱼篷,萤火照人孤宿。

相逐。

相逐。

已与白鸥情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10:29:42

原文展示:

未尽一湾藤竹。又入一湾乔木。向夕驻鱼篷,萤火照人孤宿。相逐。相逐。已与白鸥情熟。

白话文翻译:

这条小溪未尽的地方是满眼的藤竹,继续向前又见到一片乔木。傍晚时分停泊着渔船,萤火虫照亮了一个孤独的旅宿。我在这里与它们嬉戏奔逐,已经与白鸥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注释:

  • 未尽:没有结束,指景色未完。
  • 一湾:指小河或小溪的湾曲。
  • 藤竹:指生长在水边的藤类和竹子。
  • 乔木:指高大的树木。
  • 向夕:指傍晚时分。
  • 鱼篷:指渔船的篷子。
  • 萤火:萤火虫的光亮。
  • 孤宿:孤单的住宿。
  • 相逐:互相追逐。
  • 情熟:感情深厚。

典故解析:

本诗运用了自然景象与人情的结合,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白鸥常被视为自由、洒脱的象征,诗中“已与白鸥情熟”则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0-1645),明代诗人,字子文,号靖庵,晚号东山,生于浙江,精通诗词、书法和绘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由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如梦令·二首 其二》是屈大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诗中描绘的藤竹、乔木、鱼篷和萤火虫等自然元素,不仅渲染了诗歌的意境,也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依恋。诗人在傍晚时分的宁静中,感受到孤寂的同时,也与飞翔的白鸥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白鸥的出现象征着自由与灵动,仿佛在告诉我们在孤独中也能找到与自然的融合与共鸣。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与哲思,读来让人心驰神往,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那份静谧与恬淡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尽一湾藤竹:描绘出小溪流的蜿蜒曲折,藤竹生长茂盛,生机盎然。
  • 又入一湾乔木:继续描写自然景观,乔木的高大与挺拔形成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 向夕驻鱼篷:傍晚停泊的渔船,暗示了诗人可能是在渔舟上,暗藏了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 萤火照人孤宿:萤火虫的光照亮了孤独的旅宿,在宁静的夜晚更显得孤独而美丽。
  • 相逐。相逐。:重复的句式强调了与自然生物的嬉戏,增添了生动感。
  • 已与白鸥情熟:诗人强调与白鸥的亲密关系,象征着人与自然的深情连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元素与人情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萤火虫仿佛在照亮人的孤独,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如“藤竹”与“乔木”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的互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了对自由与恬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藤竹: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生机。
  • 乔木:代表稳重与高耸,象征着稳固的依靠。
  • 萤火:象征希望与光明,在黑暗中给予人们指引。
  • 白鸥:象征自由与灵动,表达了对无拘无束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述的自然意象有哪些?
    A. 藤竹 B. 乔木 C. 海洋 D. 白鸥

  2. “相逐”一词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孤独 B. 欢乐 C. 悲伤 D. 失落

  3. 诗人与白鸥的关系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A. 陌生 B. 情熟 C. 竞争 D. 对立

答案:

  1. A, B,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屈大均的《如梦令》与李清照的同名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但屈大均的作品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李清照则往往通过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感与离愁别绪。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生查子 晨起 生查子 生查子 生查子 其一 钏 生查子 生查子·题少梅画册 生查子 生查子 腊梅 生查子 生查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字头的字 恚惧 食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强食弱肉 敬老慈幼 贪杯 首字旁的字 一塌糊涂 日长一线 人生何处不相逢 建之底的字 同开头的成语 万物 衾影无惭 后结尾的成语 总吨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