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0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00:51
如梦令 元夕感怀
人静夜寒如昨。
两度春风萧索。
疏影月朦胧,
依约半庭秋箨。
垂幕,垂幕。
窗外哪知梅落。
在这个静谧寒冷的夜晚,感觉就像是去年一样。
经历了两次春风,仍然感到萧索。
月色朦胧,疏影摇曳,
隐约可以看到庭院中秋天的残叶。
轻轻垂下帷幕,轻轻垂下帷幕。
窗外的世界,不知梅花已经凋落。
沈宜修,明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歌风格清新雅致,常以抒情为主,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此诗可能写于元宵节(元夕),表达了诗人在寒冷夜晚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感慨。在春风两度,却依然感到生活的萧索,反映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伤。
《如梦令 元夕感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寒冷夜晚的情景,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伤。诗的开头“人静夜寒如昨”便设置了一个宁静而又寒冷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情感。紧接着提到“两度春风萧索”,表达了尽管经历了春风的温暖,却依然感到心灵的萧索与孤单,似乎春天并没有带来真正的温暖和生机。
“疏影月朦胧,依约半庭秋箨”这一句,利用月光的朦胧和庭院的秋景,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沉重。月光下的影子稀疏,暗示着诗人的孤独,秋箨象征着生命的凋零和无奈。最后的“垂幕,垂幕”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诗人想要遮蔽外界的冲动,或许是想要逃避现实中的孤独与失落。而“窗外哪知梅落”则道出一种无奈的情感,窗外的世界对诗人的内心感受毫不知情,使得诗人的孤独感愈加深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邃理解与感悟。
全诗主要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展现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为孤独与感伤。
诗中提到的“夜寒”意味着什么?
A. 寒冷的天气
B. 内心的孤独
C. 春天的到来
诗人通过“垂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想要遮蔽外界
B. 想要观看外面
C. 想要欢庆节日
“窗外哪知梅落”反映了什么?
A. 自然的无情
B. 内心的孤独
C. 对美好的追求
答案: 1-B, 2-A,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