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如梦令 咏石

《如梦令 咏石》

时间: 2025-05-06 18:23:40

诗句

径庭掩尘踪静悄,雨长苔痕缭绕。

行处不妨花,容我醉眠偏好。

休扫,休扫。

待积落红多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23:40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咏石
作者: 张肯 〔明代〕

径庭掩尘踪静悄,
雨长苔痕缭绕。
行处不妨花,
容我醉眠偏好。
休扫,休扫。
待积落红多少。

白话文翻译:

在花园的小径上,尘埃被掩盖,显得格外安静;
细雨滋润着青苔,留下缭绕的痕迹。
走在这里,不必在意那些花,
让我在这里醉卧,正是我的偏好。
别扫,别扫,
等着那些落红积攒了多少。

注释:

  • 径庭:小路,庭院中的小径。
  • 掩尘踪:掩盖了尘土的痕迹,形容环境的宁静。
  • 苔痕:青苔的痕迹,雨水后留下的印记。
  • 不妨:不妨碍,意思是可以。
  • 醉眠:醉意沉沉地入睡,享受这种状态。
  • 休扫:不要扫除,表达对自然状态的珍视。
  • 积落红:指落花,期待积累的美丽景象。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诗人对简约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肯,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在明代,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并存,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使得许多诗歌反映了这种心态。

诗歌鉴赏:

《如梦令 咏石》是一首典型的描写自然和闲适生活的词作。词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一个静谧的庭院场景展现在读者眼前。开篇便以“径庭掩尘踪静悄”引入,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这里没有喧嚣,只有细雨轻拂,苔痕缭绕,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接着,词人表达了对花的淡然态度,似乎在强调一种不被外物所扰的心境。最后一句“待积落红多少”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期待,更是一种对生活状态的哲思: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份宁静与淡然,享受生活的点滴美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径庭掩尘踪静悄”:描绘了庭院小径宁静的氛围,尘土被雨水冲刷,体现出一种清新。
    • “雨长苔痕缭绕”:雨后的青苔显得生机勃勃,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 “行处不妨花”:走在这里,不需要在意那些盛开的花,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随意态度。
    • “容我醉眠偏好”:表达了词人对这种环境的喜爱,愿意沉醉在此。
    • “休扫,休扫”:反复呼吁不要打扰这一自然状态,突出对自然的珍惜。
    • “待积落红多少”:期待落花的积累,寓意生活的丰富和美好。
  • 修辞手法

    • 本诗多用描绘手法,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的感受。
    • 比喻与拟人隐含在自然景色中,给予了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倡导一种不被世俗繁杂所扰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径庭:象征着宁静的生活环境。
  • 苔痕: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延续。
  • 落红:象征美好的事物,虽短暂但值得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径庭掩尘踪静悄”旨在表达什么样的氛围? a) 喧闹
    b) 宁静
    c) 忧伤

  2. “容我醉眠偏好”中的“醉眠”反映了词人的什么态度? a) 对工作疲惫
    b) 对自然的享受
    c) 对烦恼的逃避

  3. 诗中“休扫”的意思是: a) 要扫地
    b) 不要打扰自然
    c) 清理杂物

答案

  1. b) 宁静
  2. b) 对自然的享受
  3. b) 不要打扰自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与宁静的追求,但其情感更为细腻,涉及个人情感;而张肯的《咏石》则更加关注自然景观,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淡然。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均州南川春日三首 其三 宣赦 和陈宪章蜡梅 长干寺同刘宫苑浴 句 其三十三 清遐台饯别 朝中措 赠奉议沈辽诗 送孙积中同年赴任陕府 矴斋独坐怀兄弟 秋暮书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明底蕴 包含歹的成语 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振古如兹 掩骼埋窆 幸得 文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茂林修竹 明慧 虎字头的字 茅厕 谈丛 鹿字旁的字 禋飨 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有朝一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