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7:53
玉树后庭花(上元·般涉调)
作者: 张先 〔宋代〕
华灯火树红相斗。
往来如昼。
桥河水白天青,
讶别生星斗。
落梅秾李还依旧,
宝钗沽酒。
晓蟾残漏心情,
恨雕鞍归后。
夜晚的灯火如同盛开的花树,红光闪烁,争相斗艳,
来往的人群仿佛白昼一般热闹。
河水清澈,白如天,
让人惊讶于分离时的星斗。
落梅和盛开的李花依旧如故,
宝钗在酒肆中买酒。
清晨的月亮虽已残缺,却依旧让人心惆怅,
只恨那雕鞍的马儿归来太晚。
作者介绍:
张先,字季直,号秋水,宋代词人,因其清丽的词风而著称。他的词作多描写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尤其擅长表现女性的柔情与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玉树后庭花》创作于宋代元宵节期间,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场景及诗人内心的淡淡惆怅,展示了欢庆与离愁的对比。
《玉树后庭花》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词作,以其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著称。诗人在描绘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时,使用了大量色彩鲜明的意象,如“华灯火树”和“桥河水白天青”,这些都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丽的节日画面。通过“往来如昼”的描写,诗人将节日的喧闹与繁华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然而,尽管节日的外在热闹,诗人内心却充满了惆怅和失落。特别是“晓蟾残漏心情,恨雕鞍归后”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某种归属感的渴望。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整首词更显层次感,既有欢庆的表象,又有深刻的内涵。
通过对节日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流逝时光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面性。这首词不仅仅是对节日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体现了欢庆与离愁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华灯火树”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夜晚的黑暗
B. 节日的热闹
C. 自然的景象
“晓蟾残漏”中“晓蟾”指的是什么?
A. 星星
B. 早上的月亮
C. 夕阳
诗人对“雕鞍归后”的情感是?
A. 喜悦
B. 惆怅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先的《玉树后庭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都涉及到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但张先更侧重于节日的热闹与个人内心的矛盾,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爱情的追忆。两者皆为宋代词人之杰作,展现了不同的情感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