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食杨梅三首 其三

《食杨梅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2 03:06:09

诗句

饶阳接种江南少,越上楞梅天下无。

梅熟应同儿辈吃,有兄八十住东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6:09

原文展示

食杨梅三首 其三
饶阳接种江南少,
越上楞梅天下无。
梅熟应同儿辈吃,
有兄八十住东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饶阳的杨梅种植在江南地区并不多,越地的楞梅在天下也无与伦比。梅子成熟的时候,应该和小孩子们一起吃,有一个八十岁的兄长住在东吴。

注释

  • 饶阳:指饶阳县,地处江南地区,特指杨梅的种植地。
  • 江南: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以水乡和美食闻名。
  • :指越地,古代的一个地理概念,现今大致相当于浙江一带。
  • 楞梅:一种梅子,味美,通常指生长在越地的梅子。
  • 应同儿辈吃:梅子成熟时应该和年轻的孩子们一起享用。
  • 东吴:指古代吴国的地理区域,今江苏南部和上海一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几,字子华,号静斋,宋代诗人,少有名声,以诗文见长,作品常表现出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和地域特产的文化背景,杨梅作为一种地方特产,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美食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杨梅和楞梅的描绘,展示了地域间的食物差异和对美味的珍视。诗人在开头提到“饶阳接种江南少”,表现出他对家乡杨梅的关注,显然作者对这种特产有着深厚的情感。接着“越上楞梅天下无”,则是对越地楞梅的赞美,突显了其独特的美味,进一步深化了对特产的情感。

“梅熟应同儿辈吃”一句,既表达了梅子成熟的季节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光,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与分享。而“有兄八十住东吴”则增添了作者的个人情感,暗示着对兄长的思念和对家庭的重视。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有对美食的赞美,又有对亲情的珍视,表现出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饶阳接种江南少:饶阳的杨梅种植在江南地区并不多。
  2. 越上楞梅天下无:越地的楞梅在天下也无与伦比。
  3. 梅熟应同儿辈吃:梅子成熟的时候,应该和小孩子们一起吃。
  4. 有兄八十住东吴:有一个八十岁的兄长住在东吴。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地域特产的差异。
  • 拟人:通过“梅熟应同儿辈吃”,将梅子与人情感相连接,表现出人们对食物的珍视。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特产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梅:象征着地方特产,传递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 楞梅:代表着品质优良的美食,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 梅熟:象征着成熟与分享,暗示了家庭团聚的温馨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饶阳的杨梅在江南地区的地位如何?

    • A. 很多
    • B. 少
    • C. 无法比较
    • D. 最多
  2. 这首诗中提到的“楞梅”是来自哪个地区?

    • A. 江南
    • B. 东吴
    • C. 越地
    • D. 饶阳
  3. 作者的兄长住在哪里?

    • A. 江南
    • B. 东吴
    • C. 饶阳
    • D. 越地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曾几的《食杨梅三首》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两者都描写了地方特产和自然美景,但曾几更侧重于家庭和亲情的描写,而白居易更注重自然风光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发展》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间作 江间作·其一 江间作四首·其三 浴日亭 宿溪村书斋 书山人居 深村 山县 山寺看桃 秋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贼开头的成语 言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抠衣趋隅 龠字旁的字 鱼贯雁行 包含忽的词语有哪些 破壳而出 六朝脂粉 包含拾的成语 兵不厌诈 如胶如漆 短垣自逾 小丈夫 風字旁的字 牛弯 晷柱 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