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4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44:24
水龙吟 寄怀石窗丈
作者: 王蛰堪
小窗坐暝黄昏,神随去雁千山渡。
虹桥晚霁,月湖澄碧,吟怀寄与。
槛外烟波,红香雨后,春深如许。
正荷风一枕,池塘留梦,料应是,轻于絮。
乍觉藤阴移户。
对陈编花虫相语。
楼台落照,连天芳草,王孙何处。
长忆江南,关河犹隔,砚池魂路。
倩何人共我,买舟携酒,到春申浦。
在黄昏时分,我坐在小窗前,神思随大雁飞渡千山。
晚霞映照着虹桥,月光照耀着清澈的湖面,我将我的吟怀寄托在此。
窗外烟波荡漾,春雨过后,春意正浓。
我正躺在荷风轻拂的枕头上,池塘中的梦留在心中,想来应该比轻柔的絮还要轻。
忽然感到藤影移动了窗户。
与窗前的花虫对话。
楼台映照着夕阳,芳草连绵,王孙何处可寻?
我常常思念江南,关山依旧遥隔,砚池的灵魂之路又在何方?
谁能和我一起,租船带酒,前往春申浦?
王蛰堪,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多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此首《水龙吟》是王蛰堪在某个黄昏时分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水龙吟 寄怀石窗丈》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诗人在自然景色中寄托了对故人的深情怀念。开头通过“小窗坐暝黄昏”,即刻将读者带入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中。诗人以黄昏的景象引入,既是时间的标志,也是心境的象征。随着“神随去雁千山渡”的描写,诗人内心的游子情怀愈发明显,仿佛随着大雁的飞翔,心灵也在千山之外徘徊。
在后面的描写中,“虹桥晚霁,月湖澄碧”展现出一幅美丽的晚景图,清澈的湖面与晚霞相辉映,令人心醉神迷。通过“吟怀寄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接下来的“槛外烟波,红香雨后”,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展现出自然的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观察,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长忆江南,关河犹隔”一句,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浓烈,隔着山河,情感的距离感也愈加明显。最后以“倩何人共我,买舟携酒,到春申浦”作结,表达了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渴望,整个诗篇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友人的渴望,同时通过自然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中“小窗坐暝黄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的最后一句“倩何人共我,买舟携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答案:
王蛰堪的《水龙吟》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有着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友谊的渴望,但王蛰堪更加强调思乡之情,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但各自的侧重点与表达方式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