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3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37:59
水龙吟(寄兴)
作者:张榘〔宋代〕
暮天丝雨轻寒,二分春色看看过。
梅花谢了,苍苔万点,香残粉污。
犹喜墙头,一枝娇袅,杏腮微露。
算几回逗晓,朱阑独倚,悄只怕东风大。
浮世名缰利锁。这区区要须识破。
沧波夜月,翠微云树,依然还我。
重结鸥盟,细听莺语,自歌自和。
问黄沙飞镞,红尘走马,又还知么。
在暮色中,细雨轻轻地飘落,带来一丝寒意,春天的气息似乎已经过去了一半。梅花已经凋谢,青苔上满是点点,香气渐渐消逝,粉色的花瓣也沾染了污垢。墙头上仍然有一枝娇嫩的花儿,杏腮微微露出。回想多少次在晨晓时分,独自倚靠在朱红的栏杆上,心里只怕春风会太猛。世间的名利如同枷锁,这些琐事终究要看透。沧海的月光,翠绿的云树,依然会归还给我。再度与鸥鸟结盟,细细聆听黄莺的歌声,自我歌唱,自我和声。问那黄沙飞舞,红尘中马儿奔腾,究竟还有什么可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榘(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风格清新,常用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善于抒发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代,正值春季,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春天的眷恋和对世事的思考,体现出对人生、名利的深刻反思。
《水龙吟(寄兴)》是一首典雅的词作,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春天的怀念。开篇以“暮天丝雨轻寒”引入,营造出一种凉意袭人的春暮氛围,细雨如丝,轻柔而又寒冷,仿佛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描绘了梅花的凋谢和青苔的点滴,象征着春天的渐行渐远,伴随着“香残粉污”的意象,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留存于世的污垢。
在对比墙头娇嫩的杏花与过去的春色,诗人似乎在追忆往事,感叹岁月的流逝。接着,诗人表达了独自倚栏的孤独感,心中隐隐有对东风的担忧,似乎象征着对未来的惧怕与不安。后面的“浮世名缰利锁”更是揭示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体现了对内心自由的渴望。最后,诗人以“重结鸥盟,细听莺语,自歌自和”结束,暗示着对自然与内心和谐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思与对自我内心的追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的怀念与对世俗名利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内心自由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朱阑”是什么意思?
“浮世名缰利锁”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春天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