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兴十首

《杂兴十首》

时间: 2025-05-02 03:06:01

诗句

地逼难容足,天低碍举头。

那堪去绨子,谁肯上高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6:01

原文展示

地逼难容足,天低碍举头。那堪去绨子,谁肯上高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空间狭窄、环境压迫的情况下,心中感到无奈与失落的情感。脚下的地面逼仄得让人无法站立,头顶的天空也低得让人无法仰望。怎能忍受这样的困境,谁又愿意攀登那高耸的楼阁?

注释

  • 地逼:地面逼仄,无法容足,形容环境狭小。
  • 难容足:难以容纳脚步,表示空间狭窄。
  • 天低:天空低垂,表示压迫感。
  • 碍举头:阻碍抬头,形容无法仰望。
  • 那堪:怎么忍受得了。
  • 绨子:绨子是一种丝织品,这里可能象征着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
  • 高楼:指高耸的楼阁,象征着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生于浙江,后游历各地,曾任官职。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常以豪放、深沉著称,善于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绘狭小的空间与低垂的天空,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杂兴十首》中的这一首,虽然字数不多,却深刻地道出了人在压迫环境中的无奈与苦闷。诗的开头“地逼难容足,天低碍举头”,便直接引入了空间的压迫感。这里的“地逼”与“天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地面狭窄,加之天空的低垂,仿佛将人的精神世界也压缩到了极限。

这种压迫感不仅来自外部环境,更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力感,无法自由地行动,也无法仰望理想的天空。“那堪去绨子,谁肯上高楼”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绨子象征着高雅的生活和理想,而高楼则象征着追求的高度。在如此压迫的环境中,诗人对高楼的向往显得更加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是沉重而深邃的,透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逼难容足:地面逼仄,使得脚步难以站立,表达出压抑的环境。
  • 天低碍举头:天空低垂,无法仰望,体现出一种无望的感觉。
  • 那堪去绨子:如何能忍受这样的困境,绨子象征着理想生活。
  • 谁肯上高楼:在这样的环境中,谁又愿意去追求理想?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通过“地逼”与“天低”的结合,增强了压迫感。同时,采用了反问的修辞,强调了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人在压迫环境下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现实与困境。
  • :象征着理想与希望。
  • 绨子:象征着高雅的生活与理想追求。
  • 高楼:象征着追求的高度与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地逼难容足”中“逼”字的意思是: A. 接近
    B. 逼仄
    C. 追赶
    D. 排斥

  2. “天低碍举头”中“碍”的意思是: A. 障碍
    B. 影响
    C. 增长
    D. 减少

  3. 诗中“绨子”象征着: A. 现实生活
    B. 高雅的生活
    C. 贫困
    D. 普通的生活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都反映了对现实困境的思考。杜甫的《春望》中通过描述国破家亡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刘克庄则通过空间的压迫感表现了个体的无奈与渴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经典赏析》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建德 上封寺 仲钦寄民为重斋诗和答 其一 中隐 有怀 诸公分韵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得老庭字 其二 再用韵 其二 清平乐(杨侯书院闻酒所奏乐) 张钦夫笋脯甚佳秘其方不以示人戏遣此诗 题赵知府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打桩机 闭口不言 液洽 黏黏搭搭 三亲六眷 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眼笑眉舒 斗字旁的字 包含端的词语有哪些 杰异 无字旁的字 贪吝 包含姊的词语有哪些 瓦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惨不忍睹 顺手牵羊 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