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4:23
原文展示:
题毕钵山图 陈继儒 〔明代〕 毕钵罗峰迥入霄,不通猿鸟不通樵。 横空独木如飞栈,半月仙人一换桥。
白话文翻译:
毕钵罗峰高耸入云霄,既无猿猴也无樵夫通行。 横跨空中的独木如同飞栈,半月一次,仙人会更换桥梁。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江苏吴江人。其诗文清新脱俗,书画亦有较高成就。此诗描绘了一幅毕钵山的神秘图景,展现了作者对佛教圣地的向往和对仙境的想象。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阅读或观赏毕钵山图时所作,表达了对佛教圣地和仙境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神秘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毕钵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高耸入云、神秘莫测的山峰图景。首句“毕钵罗峰迥入霄”,直接点明了山峰的高耸,而“不通猿鸟不通樵”则进一步强化了山峰的险峻和不可攀登。后两句“横空独木如飞栈,半月仙人一换桥”,则通过想象中的仙人换桥,增添了神秘色彩,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诗中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使得毕钵山显得既真实又超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神秘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毕钵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神秘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圣地和仙境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毕钵罗峰”指的是什么? A. 佛教圣地 B. 道教圣地 C. 儒家圣地 D. 伊斯兰圣地
诗中“不通猿鸟不通樵”表达了什么? A. 山峰的美丽 B. 山峰的险峻 C. 山峰的宁静 D. 山峰的神秘
诗中“横空独木如飞栈”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比喻 C. 拟人 D. 对仗
诗中“半月仙人一换桥”表达了什么? A. 桥梁的坚固 B. 桥梁的险峻 C. 桥梁的神秘 D. 桥梁的美丽
答案:1. A 2. B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