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比干墓

《过比干墓》

时间: 2025-08-14 04:45:27

诗句

精诚皎于日,发出为忠辞。

方寸已尽破,独夫犹不知。

高坟临大道,老木无柔枝。

千古存遗像,翻为谄子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4 04:45:27

原文展示:

过比干墓 邵雍 〔宋代〕 精诚皎于日,发出为忠辞。 方寸已尽破,独夫犹不知。 高坟临大道,老木无柔枝。 千古存遗像,翻为谄子嗤。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比干的忠诚如同明亮的太阳一样皎洁,他的忠言直谏由此发出。 他的心已经破碎,但那独夫(指纣王)仍然不知悔改。 高高的坟墓靠近大道,古老的树木没有柔软的枝条。 千百年来,他的遗像依然存在,却反而被谄媚之人嘲笑。

注释:

  • 精诚皎于日:比喻比干的忠诚非常纯洁和明亮。
  • 忠辞:指比干忠言直谏的话语。
  • 方寸已尽破:比喻比干的心已经破碎。
  • 独夫:指纣王,古代对暴君的称呼。
  • 谄子:指谄媚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主张“理学”与“心学”相结合,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此诗通过对比干墓的描写,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暴君的批判。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邵雍游历比干墓时,通过对墓地的描写,抒发了对忠臣比干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纣王的暴政进行了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干墓的描写,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暴君的批判。首两句以太阳比喻比干的忠诚,形象生动。中间两句通过“方寸已尽破”和“独夫犹不知”的对比,突出了比干的悲剧和纣王的昏庸。最后两句通过墓地和老木的描写,以及对遗像的反思,进一步强化了忠臣的不朽和暴君的被唾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精诚皎于日:以太阳的皎洁比喻比干的忠诚,形象生动。
  2. 发出为忠辞:指比干的忠言直谏。
  3. 方寸已尽破:比喻比干的心已经破碎,暗示其遭遇的不幸。
  4. 独夫犹不知:指纣王仍然不知悔改,突出了其昏庸。
  5. 高坟临大道:描写比干墓的位置,暗示其忠魂不朽。
  6. 老木无柔枝:通过老木的形象,暗示历史的沧桑和比干的坚贞。
  7. 千古存遗像:指比干的遗像仍然存在,象征其精神永存。
  8. 翻为谄子嗤:却反而被谄媚之人嘲笑,表达了对暴君和谄媚之人的批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精诚皎于日”,以太阳的皎洁比喻比干的忠诚。
  • 对比:如“方寸已尽破”与“独夫犹不知”的对比,突出了比干的悲剧和纣王的昏庸。
  • 象征:如“老木无柔枝”象征历史的沧桑和比干的坚贞。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比干墓的描写,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暴君的批判,强调了忠诚与坚贞的价值,以及暴政和谄媚的被唾弃。

意象分析:

  • 精诚皎于日:忠诚的象征。
  • 方寸已尽破:悲剧的象征。
  • 独夫:暴君的象征。
  • 高坟临大道:不朽的象征。
  • 老木无柔枝:沧桑的象征。
  • 千古存遗像:永存的象征。
  • 谄子嗤:谄媚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精诚皎于日”比喻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比干的忠诚 C. 比干的忠言
  2. “独夫犹不知”中的“独夫”指的是谁? A. 比干 B. 纣王 C. 谄媚之人
  3. 诗中“老木无柔枝”象征什么? A. 历史的沧桑 B. 比干的坚贞 C. 暴君的昏庸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比干碑》(李白)、《比干墓》(杜牧) 诗词对比: 李白的《比干碑》和杜牧的《比干墓》都对比干进行了描写,但李白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而杜牧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暴君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钱钟书)、《邵雍诗集》(中华书局)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庆宫春 送袁仲野归绍兴 庆宫春 庆宫春 送袁仲野归绍兴 庆宫春 庆宫春 乙酉腊月十五夜雨忆俶玉用樊榭韵 庆宫春 苍虬重返湖庐,有词见寄,依韵和之 庆宫春二首 其二 庆宫春二首 其一 庆宫春 春日澹岩邀同小谱饮度心香室水榭听女郎王双喜琵琶有感湖上旧游 庆宫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口字旁的字 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乱性 包含师的词语有哪些 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恩将仇报 山东半岛 捋虎须 同字框的字 年登花甲 天子气 洗耳恭听 包含淹的成语 纠缪绳违 祁寒溽暑 车字旁的字 枫叶 单人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