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9:52
原文展示:
寒食又清时,连阴得蹔晴。欲知春事晚,已见绿阴成。蝶有俱飞逐,鸟仍求友声。春衣期暖至,短褐尚寒生。
白话文翻译:
寒食节又到了清明时节,连续的阴天终于暂时放晴。想知道春天的事情是否晚了,已经看到绿荫形成。蝴蝶一起飞翔追逐,鸟儿仍在寻求朋友的鸣声。期待春天的衣服带来温暖,但短褐仍然感到寒冷。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社会现实。此诗创作于宋代,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温暖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寒食节与清明时节交替之际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温暖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温暖的向往。诗中“连阴得蹔晴”一句,既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隐喻了心情的转变。“欲知春事晚,已见绿阴成”则进一步以春天的景象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成长。后两句通过对蝴蝶和鸟儿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友情和温暖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到来和对温暖的向往。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温暖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生活的艰辛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连阴得蹔晴”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变化? A. 连续的阴天 B. 晴天 C. 暂时放晴 D. 雨天
“欲知春事晚”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春天的失望 C. 对春天的恐惧 D. 对春天的无所谓
“春衣期暖至”中的“春衣”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衣服 B. 冬天的衣服 C. 夏天的衣服 D. 秋天的衣服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