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景福东厢诗·同景仁寄修书诸同舍

《景福东厢诗·同景仁寄修书诸同舍》

时间: 2025-07-27 08:19:03

诗句

烈火非不猛,不耗丰炼金。

寒霜非不严,不雕竹柏林。

小人势利合,倾覆无常心。

君子道德亲,白道犹视今。

诸君闺台秀,相得如璆琳。

离群一昔期,乃尔动悲吟。

古风久已衰,交道日颓侵。

愿名思友操,播这清徽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19:03

原文展示

烈火非不猛,不耗丰炼金。
寒霜非不严,不雕竹柏林。
小人势利合,倾覆无常心。
君子道德亲,白道犹视今。
诸君闺台秀,相得如璆琳。
离群一昔期,乃尔动悲吟。
古风久已衰,交道日颓侵。
愿名思友操,播这清徽琴。

白话文翻译

烈火虽然猛烈,却能锻造出坚硬的金属;
寒霜虽然严酷,却能雕刻出高大的竹柏。
小人往往趋附权势,心意变化无常;
君子则以德行亲近,正道仍然可见。
各位才子佳人,彼此相得如璧与琉;
一旦离开群体,便会感到无限悲吟。
古风已经衰退,交往的道义日渐衰微。
我希望能铭记朋友的情操,奏响这清雅的琴音。

注释

  • 烈火:指火焰,象征坚韧与力量。
  • 寒霜:指霜冻,象征严酷的环境。
  • 小人:指心胸狭隘、趋炎附势的人。
  • 君子:指品德高尚、正直的人。
  • 璆琳:美玉的比喻,象征优秀的人才。
  • 悲吟:悲伤的吟唱,表露内心的感受。
  • 古风:指古代的风俗和韵味,强调其衰退的现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因编纂《史记》而著称。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见称。

创作背景

《景福东厢诗》作于作者在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心态复杂之际。诗中通过对比小人与君子的行为,表达了对道德衰退的忧虑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巨大差异。诗的开头以“烈火”和“寒霜”作为引子,形象地描绘出人性中的坚韧与脆弱。接着,诗人用小人与君子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中道德沦丧的现象。小人为了个人利益而趋附权势,心意不定,而君子则以德行作为待人接物的准则,展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操。

在描写人际关系时,诗人使用“璆琳”这一意象,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友谊的珍贵。当人们离开群体时,孤独与悲伤随之而来,诗人深刻感受到时代变迁带来的失落。最后,诗人发出对古风衰退的感慨,表现出对友谊的渴望和对清雅情操的追求,体现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烈火非不猛,不耗丰炼金。
    火焰虽烈,但其作用是锻造金属,象征逆境中磨炼出来的坚韧。

  2. 寒霜非不严,不雕竹柏林。
    严酷的环境也能造就高大的竹柏,体现了自然选择的法则。

  3. 小人势利合,倾覆无常心。
    小人善于迎合权势,内心变化无常,缺乏忠诚。

  4. 君子道德亲,白道犹视今。
    君子以德行相交,正道始终存在,表明理想的坚持。

  5. 诸君闺台秀,相得如璆琳。
    各位才子佳人之间的友谊如璧玉般珍贵。

  6. 离群一昔期,乃尔动悲吟。
    一旦离开群体,便会感到孤寂和悲伤。

  7. 古风久已衰,交道日颓侵。
    古老的风俗已渐渐衰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道义日渐减弱。

  8. 愿名思友操,播这清徽琴。
    希望能铭记朋友的情操,奏响清雅的琴音,表达对友谊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小人与君子的对比,突出道德观的不同。
  • 比喻:用“烈火”、“寒霜”比喻人性与环境,增强诗的表现力。
  • 象征:璆琳象征着珍贵的友谊,传递出情感的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道德、友谊与理想展开,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忧虑和对真挚友谊的渴望。诗人希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意象分析

  • 烈火:象征坚韧与力量,经历磨炼后能成就伟大。
  • 寒霜:象征严酷的考验,能培育出高尚的品格。
  • 小人:象征利己主义与不忠诚。
  • 君子:象征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坚定的信念。
  • 璆琳:象征珍贵的友谊与人际关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A. 高尚的人
    B. 心胸狭窄、趋附权势的人
    C. 忠诚的朋友

  2. “璆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忠诚的友谊
    C. 美丽的风景

  3. 诗人对古风衰退的看法是?
    A. 赞同
    B. 失望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李白强调豪放和饮酒的快意,而司马光则关注道德与友谊的珍贵,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价值观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司马光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虞美人·秋感 虞美人·寄公度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清平乐 昌硕索题元宫人画扇,同君直赋 清平乐 清平乐·董大贻双红豆 清平乐·盈盈一笑 清平乐 清平乐·癸巳正月十一日偕室人同登阳明山看樱花杜鹃 清平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攴字旁的字 长安少年 韋字旁的字 人民群众 戒珠 过都历块 厘弊 惟利是逐 希图 瞒上不瞒下 页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闳意妙指 凵字底的字 雨过天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