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2:52
双鹊营巢浪苦辛,拣条衔折不辞频。
旧条老硬新条韧,却向篱根拾落薪。
这首诗描绘了两只喜鹊在辛苦地筑巢,它们不停地挑选树枝,衔来衔去,毫不懈怠。用来筑巢的旧树枝虽然干硬,但新树枝却十分坚韧,它们还是在篱笆根部捡拾掉落的树枝来补充巢材。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大自然的景色和日常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写于宋代的一个春季,反映了诗人在后圃(果园)游玩时观察到的自然景象。通过两只喜鹊筑巢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关注。
杨万里的《壬子正月四日后圃行散四首 其三》以双鹊筑巢为主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艰辛努力的赞美。诗中用简洁清晰的语言,传达了鸟类在艰辛环境中奋斗的精神。通过“拣条衔折不辞频”这一句,诗人刻画了喜鹊勤劳的形象,强调了它们不辞辛苦的精神,仿佛在告诉读者:成功与美好往往需要付出努力。诗的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旧条与新条,表现了在筑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借此引发人们对生活中艰难与美好并存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象鲜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杨万里以鸟类的勤劳比喻人们在生活中应当努力拼搏,反映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这首诗通过双鹊筑巢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和生活中艰辛与美好共存的哲理,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杜甫的《春望》与杨万里的《壬子正月四日后圃行散四首 其三》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杜甫侧重于反映战乱中的艰难,而杨万里则强调生活中的努力和奋斗。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多的是忧伤,后者则充满希望和积极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