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2:57
满江红·己巳,一九二九年。登景山谒明思宗殉国处
作者:黄咏雩
讯断筝鸢,重城闭传烽正急。
苦吾民君臣都误,悔将何及。
拔剑先挥儿女死,鸣钟不见朝官集。
便从容披发叩天阍,天应泣。
棠梨树,血还湿。
纥干雀,寒相袭。
看宫花零落,了无人拾。
寂寞至今余玉座,觊觎那又来毡笠。
好江山犹挂旧斜阳,凭栏立。
在烽火连天的急迫时刻,我的心情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城门紧闭,消息难传。
苦啊,我们的百姓和君臣都犯了错,后悔又能有什么用呢?
我拔剑先为儿女而死,钟声响起却不见朝臣集聚。
我从容披发,叩击天阍,天应该也会流泪。
棠梨树下,鲜血仍湿;
寒雀相随,凄凉袭来。
看那宫花凋零,竟无人去拾捡。
直到今天,寂寞依旧在玉座上,心中渴望着又来一顶毡笠。
美丽的江山依旧挂着旧日的斜阳,我独自凭栏而立。
作者介绍:黄咏雩,近代诗人,生活在动乱的时代,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创作,作品充满历史感和悲怆情绪。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1929年,正值国家动荡,民众苦难,诗人站在景山,缅怀历史,感叹国家的沦陷与个人的无奈。诗中表现了对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思宗的追忆与哀悼,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
这首《满江红》通过激烈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历史悲剧的反思。开篇以“讯断筝鸢”引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无奈,仿佛一只被断线的风筝,失去了方向。接着,诗人指出当今的君臣皆误,暗指时局的混乱与无能,表现出深深的失望与痛心。
“拔剑先挥儿女死”一句,既表现出诗人捍卫正义的决心,也暗含着对儿女未来的忧虑。随着诗意的发展,周围的环境如棠梨树下的鲜血、寒雀的凄凉,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气氛,彰显出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无力。
最后,诗人凭栏而立,面对依旧美丽的江山,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整首诗以悲壮的气氛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追思和对未来的思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深邃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筝鸢”比喻什么?
A. 风筝
B. 失去自由的心情
C. 结束的故事
D. 以上皆是
“便从容披发叩天阍”中“天阍”指代什么?
A. 地方
B. 天空
C. 上天的门阀
D. 王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