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五台杂诗八首 其二

《五台杂诗八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9 19:59:49

诗句

岩壑无人来,林花落相次。

时闻钟梵声,不知何处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59:49

原文展示:

岩壑无人来,林花落相次。
时闻钟梵声,不知何处寺。

白话文翻译:

山谷中无人来访,林间花朵一一凋落。
不时听到寺庙的钟声,却不知道这是哪个寺庙。

注释:

  • 岩壑:指山谷或山涧,描述环境的偏僻和清幽。
  • 无人来:表示人迹罕至,强调孤寂的氛围。
  • 林花:指林中的花朵,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短暂。
  • 落相次:指花瓣相继飘落,映射时间的流逝。
  • 钟梵声:指寺庙的钟声,带有宗教的庄严感。
  • 何处寺:表述对声音来源的不知,增添了神秘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溥叔明(1896-1964),字仲明,号子明,近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五台山,反映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对环境的感受,表现出一种孤寂和对自然的沉思,同时也引发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心情。首句“岩壑无人来”,通过“无人”二字,营造出一种深邃的寂静,仿佛让人感受到时间在这里凝固。接着“林花落相次”,描摹了林间花朵的凋零,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第三句“时闻钟梵声”则使得整个景象不再单调,钟声的出现打破了静谧,却又增添了一层神秘感,令人联想到寺庙的庄严。这种隔离感让人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最后一句“不知何处寺”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迷失的状态,仿佛在反思自我的存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岩壑无人来:描绘出诗人所在环境的孤寂,未见人迹,增添了静谧的氛围。
    • 林花落相次:花儿一朵朵地凋落,体现出自然的无情和生命的循环。
    • 时闻钟梵声:偶尔传来的钟声,给寂静的环境增添了一丝生气,且引发思考。
    • 不知何处寺:对声音来源的好奇,暗示了人与环境的疏离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无人来”与“落相次”,构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钟声、林花等意象的使用,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内心的迷茫。

意象分析:

  • 岩壑:象征深邃、宁静的自然环境,营造孤独感。
  • 林花:代表生命的短暂与美丽,暗示时间的流逝。
  • 钟声:象征宗教的庄重,带来思考和反省的契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岩壑无人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孤寂
    • C. 忧愁
    • D. 激动
  2. “林花落相次”中的“相次”意思是:

    • A. 一起
    • B. 接连
    • C. 随机
    • D. 偏偏
  3. 诗中所提到的“钟梵声”是指:

    • A. 风声
    • B. 钟声
    • C. 水声
    • D. 人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此诗均描绘了山水之美和孤独的情感,前者更偏向于宁静的自然和人的融洽,而溥叔明的诗则更加注重对生命短暂与孤独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溥叔明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贫述 秋冬之交杂赋 诗酒 会稽行 书病 残腊二首 寒夜 茆亭 十五日云阴凉尤甚再赋长句 谒石犀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攀藤附葛 卤字旁的字 行同狗豨 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青螺髻 皮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得步进步 蒲荐 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釒字旁的字 成人之美 祸结尾的成语 宪禁 雁头笺 扬厉铺张 草字头的字 涣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