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诗一首

《诗一首》

时间: 2025-05-01 17:10:51

诗句

千章古木转头空,去与人间作栋隆。

未必真能庇寒士,不如留此贮清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0:51

原文展示:

千章古木转头空,
去与人间作栋隆。
未必真能庇寒士,
不如留此贮清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古木虽然昂然挺立,却终究是空荡荡的,无法为人们提供实质的庇护。与其将古木砍伐去做栋梁,不如让它静静地存在,储存清风,给人以精神上的舒畅和清新。

注释:

  • 千章古木:形容树木高大而繁茂。
  • 转头空:意指古木虽然高大,但树干内空虚。
  • 栋隆:指的是用于建筑的栋梁,有承重的功能。
  • 庇寒士:庇护寒冷的人,形容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庇护。
  • 贮清风:存留清风,意指保留清凉的空气,给人带来舒适。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对“古木”的描写,反映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思考。在古代文学中,自然常常被用来象征生命的本质和人们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茂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留有诗作数篇,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诗作或许是在观察周围自然景色后所作,反映了作者对物质主义的反感,更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宁静与安逸。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以“千章古木”引入,形象地展现出古木的伟岸,但随即转入“转头空”,揭示了这种看似伟大的存在内心的空虚。这里的古木不仅仅是自然的象征,也可以看作是人类的欲望与追求。

接下来的“去与人间作栋隆”,则提出了一个质疑:古木被砍伐后能否真正为人类提供庇护?在这个问题上,诗人表现出一种怀疑态度。最后两句“未必真能庇寒士,不如留此贮清风”,更是深化了诗意,表达了宁可保留自然,享受清风的情感。诗中流露出对物质利益的反思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崇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章古木转头空:古木虽高大,但内部是空的,象征着表面繁华下的无奈。
  2. 去与人间作栋隆:将古木砍伐后用于建筑,暗示追求物质利益。
  3. 未必真能庇寒士:质疑物质能否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4. 不如留此贮清风:更倾向于保留自然的美好,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木与人类的欲望相提并论,暗示表面繁华的空洞。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物质追求的反思,强调精神的充实和自然的珍贵。诗人选择在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寻求平衡,表达了对清新自然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木:象征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坚韧,体现了对传统的敬畏。
  • 清风:代表着自然的纯净与精神的舒畅,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千章古木”所代表的意象是什么? A. 物质的丰盈
    B. 自然的伟大
    C. 人类的欲望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未必真能庇寒士”,表达了对__的质疑。

  3. 判断题:整首诗提倡物质利益高于精神追求。(对/错)

答案:

  1. B
  2. 物质利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龚茂良《诗一首》与王维《鹿柴》: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但龚茂良更侧重于对物质的反思,而王维则注重宁静和谐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杨柳枝 其五 杨柳枝 杨柳枝 杨柳枝词 杨柳枝 杨柳枝 春闺 杨柳枝 其二 杨柳枝词 其四 杨柳枝词 其三 杨柳枝词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枉道速祸 头上安头 远近驰名 轻薄无知 诗礼人家 匸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辞旨 日字旁的字 孽嬖 违利赴名 反忤 齲字旁的字 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守瘗 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