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9:29
功名岂足为,不见丛蕙与蘩萧?
撷芳秋亦萎,薙恶春还高。
智囊有仓卒,造化无童旄。
男儿筋骨尽富贵,圣贤黧黑夸巧劳。
南过锦帆泾,北泛五湖舟。
高城霜白要离冢,廓门宵拥鸱夷涛。
陶朱千金委黄土,穀城三略齐蓬蒿。
英雄苦恨岁不足,年华飘坠心期遥。
惜阴视日但有老,何不酌酒盈簟瓢。
黄鹄摩天极高飞,千年一还思故闾。
乍闻笙歌讶子晋,或抚城郭嗟令威。
未知神仙是与非,但见悲鸣入云衢。
人生不称意,炊金馔玉归蒿莱。
仙夫亦自恨离别,贱妾何况孤房栖。
不见东家檐下鹊,朝出暮双归。
比翼栖朱户,交唇饷紫泥。
春出无弹射,秋返偕参差。
苜蓿二庭月,茱萸万里书。
宁可归君号鸱夷,莫遂化作杜鹃啼。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9:29
行路难二首 阮自华 〔明代〕
功名岂足为,不见丛蕙与蘩萧?
撷芳秋亦萎,薙恶春还高。
智囊有仓卒,造化无童旄。
男儿筋骨尽富贵,圣贤黧黑夸巧劳。
南过锦帆泾,北泛五湖舟。
高城霜白要离冢,廓门宵拥鸱夷涛。
陶朱千金委黄土,穀城三略齐蓬蒿。
英雄苦恨岁不足,年华飘坠心期遥。
惜阴视日但有老,何不酌酒盈簟瓢。
黄鹄摩天极高飞,千年一还思故闾。
乍闻笙歌讶子晋,或抚城郭嗟令威。
未知神仙是与非,但见悲鸣入云衢。
人生不称意,炊金馔玉归蒿莱。
仙夫亦自恨离别,贱妾何况孤房栖。
不见东家檐下鹊,朝出暮双归。
比翼栖朱户,交唇饷紫泥。
春出无弹射,秋返偕参差。
苜蓿二庭月,茱萸万里书。
宁可归君号鸱夷,莫遂化作杜鹃啼。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功名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认为功名并不值得追求,因为生活的美好往往在于那些微小而真实的事物,比如丛蕙与蘩萧等植物。秋天的花朵也会枯萎,春天的杂草却依旧高生。即使聪明才智也总是有匆忙的时候,而造化却没有小儿的玩耍。男子汉即使有了财富和地位,圣贤也只不过是黑暗中夸耀自己的劳苦。南去北漂,归途遥遥,诗人感慨岁月流逝,年华已逝,心中期望却依然遥远。即使人生不如意,但为何不在酒中寻乐呢?高飞的黄鹄总是思念故乡,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在其中显露无遗。
阮自华,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色。《行路难二首》写于其经历艰难之际,深刻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创作背景是在明代社会变迁中,人们普遍面临着功名与生活的矛盾。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阮自华对人生的独特理解。首先,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轻视,强调了自然之美和生活的真实。其次,诗中多次出现的“离别”、“孤房”,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感,尤其在描写黄鹄思乡时,愈发显得情感真挚。诗的后半部分,从饮酒悦乐到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最后,杜鹃的悲鸣象征着对人生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抗争,整首诗在感情上有着跌宕起伏的变化,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生的真实,反映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中“功名岂足为”意指什么?
A. 功名很重要
B. 功名不值得追求
C. 功名是人生的目标
D. 功名是虚无的
诗中提到的“黄鹄”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志向
C. 离别
D. 孤独
“人不称意,炊金馔玉归蒿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满意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功名的渴望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李白的《将进酒》与阮自华的《行路难二首》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多的是对豪情壮志的追求,而阮自华则更侧重于对功名与生活的反思。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