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3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39:03
作者: 张洵佳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黑风怒挟飞沙吼,村墟黯惨黄昏后。
炊烟断绝鸟无声,道旁死人忽张口。
跛驴枵腹倒地僵,五丁鞭之亦不走。
主仆相顾各吞声,阴森如入阎罗城。
栖我无床居无屋,饮我无浆食无粟。
强梁昏夜来攫人,仆夫相戒不敢哭。
行行重行行,破屋一灯明。
入门穷窘求投宿,炙乾马矢森如镞。
穹庐郁勃走龙蛇,茅檐罅漏攒蝙蝠。
泥浆糠秕供具陈,未吞先吐肠辘辘。
局蹐中宵泪未乾,明朝又复跨征鞍。
吁嗟乎,行路难。
狂风怒吼,卷起飞沙,黄昏后的村庄显得暗淡而凄惨。
炊烟已断,鸟儿无声,路旁的死人忽然张开了嘴。
腿脚跛的驴子饿得倒在地上,即使用鞭子也不愿意动。
主人和仆人互相看着,默默吞声,阴森得像走进阎王的城。
我没有床铺,没有住所,饮水无源,食物无米。
强盗在黑夜中来掳人,仆人们互相警戒,不敢哭泣。
走啊走啊,反复行走,破屋里唯有一盏灯光。
进门后穷困潦倒,乞求投宿,马粪干得像箭一样。
帐篷内阴暗潮湿,茅檐漏雨聚集着蝙蝠。
泥水和糠秕作为饭菜,未吞就已觉得肚子不适。
夜里泪水未干,明天又要骑上马背征途。
唉,行路真难。
作者介绍: 张洵佳,清代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著称。其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的苦难与人们的无奈,抒发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民疾苦的时期。诗中描绘了行路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面临生存挑战的情景,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们的无助。
《行路难》以其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批判而著称。诗人在开篇便用“黑风怒挟飞沙吼”这一生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凶险的氛围,象征着社会动荡与人们的无处可逃。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通过对村庄的描绘,展现出黄昏后的凄凉,炊烟的断绝暗示着生活的窘迫与绝望。
描写中的“道旁死人忽张口”,“跛驴枵腹倒地僵”等意象,令人心生寒意,传递出一种无奈与无助的情感,仿佛在提醒人们生存的艰难与生命的脆弱。尤其是“主仆相顾各吞声”一句,展现了人们在绝境中选择沉默,以免引发更大的恐惧。
整首诗以“行行重行行”作为转折,表现出行路者在苦难中的坚持与无奈,尽管环境险恶,但仍需继续前行,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执着与不屈。结尾的“吁嗟乎,行路难”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发出对命运的叹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行路者艰难处境的描绘,表达了生存的困苦与人们在逆境中坚持前行的精神,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学与对命运的感慨。
诗词测试:
《行路难》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黑风怒挟飞沙吼”表达了什么情感?
“行行重行行”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