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4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44:10
《行路难》
行路难,东南地倾水瀰漫。
三江五湖沧海宽,鱼龙出没肆神奸。
万斛不劳一蹴翻,江水有潮溪有滩。
钱塘潮头平越山,乘潮寄命呼吸间。
上滩篙挽寸步悭,下滩小跌沦奔湍。
我行河道差若安,亡奈众堰为阻艰。
两牛力尽费跻攀,咫尺犹如限重关。
行路难,西南之险更莫言。
一山至有百八盘,猿猱欲上愁复还。
汝如惮行要登船,恐汝胆落濆淖旋。
此去投北经中原,昆崙万里倾浊澜。
一吞数舟岁常然,舟楫么么吁难全。
陆行崤函车不前,况复羊肠万屈蟠。
其馀禹历诸山川,深入无底高㨖天。
行路难,有如此,不如闭门且隐几。
门前有地平如砥,无忧那忧勃堆起。
行路难啊,东南的土地倾斜,水流淹没四方。
三江五湖波澜壮阔,鱼龙出没如同肆虐的妖邪。
万斛的货物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翻转,江水有潮汐,溪水有滩涂。
在钱塘江的潮头,平越山在潮水中显得渺小,人在潮水间寄托生死。
在滩上用篙撑船寸步难行,落到下滩小跌入奔流的急湍。
我在河道中行走却如同安稳无比,奈何众多堰坝阻碍极大。
两头牛累得气喘吁吁却难以攀登,咫尺之地犹如重重关隘。
行路难,西南的险境更是无从言说。
一座山有百八个盘曲,猿猴想要攀登却又愁苦地返回。
你若惧怕行走就要登船,恐怕你的胆量在泥沼中沉陷。
这条路将北上经过中原,昆仑山万里倾斜浊浪滔天。
一口气吞下数舟的岁月常态,舟楫摇摇晃晃难以完好。
陆行在崤函之间车子难以前进,更何况羊肠小道蜿蜒曲折。
其余的禹王经历过的山川,深入无底的高天。
行路难,居然如此,不如闭门隐居。
门前的土地平坦如砥,无忧无虑地堆起心中的烦恼。
滕岑,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主要以其诗赋著称。滕岑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风格沉郁而富有哲理性。
《行路难》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行路艰难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感慨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的无力感。
《行路难》是一首描绘旅途艰难险阻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全诗结构松散,情感层层递进,前半部分主要描写水域的广阔与险恶,后半部分则转向陆地的艰难与阻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以“行路难”开篇,反复强调路途的艰辛,既是对外部环境的描绘,也是对内心困惑的反映。用“东南地倾水瀰漫”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广袤而又充满危险的自然环境中,接着以“万斛不劳一蹴翻”展现了人类面对自然的渺小与无力。
后面诸如“行路难,西南之险更莫言”则进一步加深了旅途的艰难,诗人通过山水的曲折险峻,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最后的“行路难,有如此,不如闭门且隐几”,更是将个人的无奈与对社会的逃避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哲理意味,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丰富的情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行路的艰难与人生的困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发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最终得出隐居自安的结论。
《行路难》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滕岑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东南地倾水瀰漫”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安稳
b) 旅途的艰难
c) 自然的美丽
诗的最后一句“门前有地平如砥,无忧那忧勃堆起”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不满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社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