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5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59:27
《摸鱼儿 叠前韵答吴宝崖见怀宝崖武林人》
作者: 曹溶 〔明代〕
溯词源六飞南渡,诸家全斗才思。
丛山漠漠青如昨,独觉流光惊驶。
秋到矣。趁十幅蒲帆,错绣层层水。
唐公瓢里。见炳烛裁诗,题蕉纫碧,
累月共仙袂。劳相念,麋鹿何须爵里。
太仓刚剩稊米。鼎钟无处堪容我,
聊逐沙鸥眠起。凄恻事。
问故国交朋雨散谁同醉。
浮踪远寄。倩山作纶巾,江为罗带,
牢把客愁繫。
这首词追溯到六朝时期的文人南渡,众多诗人都在比拼才华。在那青翠的群山中,时光仿佛依旧如昨,唯独我感到流光飞逝,令人惊叹。秋天已经来到,趁着十幅蒲帆,层层叠叠的水面如绣品般美丽。唐代的诗人陶渊明常常醉于瓢饮之中,看到明亮的烛火裁诗,题写着蕉叶的诗句,与仙人共度了许多月日,心中对彼此的思念愈加深厚。可惜麋鹿何必在权贵之中浮沉?太仓里剩下的只是稻米。鼎钟之中再也没有容纳我的地方,只能随风而起,跟随沙鸥入睡。这样的凄凉情景让我不禁问道:在故乡的朋友们,散去的雨中,谁还能同我一起畅饮?我的漂泊之路远在天边。希望山能作我的帽子,江水成为我的腰带,把我心中的愁苦牢牢系住。
曹溶,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词作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此词创作于曹溶的游历时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及与友人之间的情谊,结合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此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情的独特观察。开篇以“溯词源六飞南渡”引入,既是对文人传统的继承,也是对自我身份的思考。诗中“丛山漠漠青如昨”,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隐含着时光的无情。随着秋天的到来,诗人乘舟出行,借助“十幅蒲帆”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自由与放逐的感觉。后文提到的“唐公瓢里”,不仅是对陶渊明的怀念,也代表了一种理想的隐居生活。
整首词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又有对自我处境的反思。最后几句提到的“倩山作纶巾,江为罗带”,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出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愁苦。曹溶以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理想的世界,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折射出一种孤独与漂泊的情感。
“溯词源六飞南渡”中的“南渡”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人?
A. 唐朝
B. 宋朝
C. 六朝
D. 明朝
“倩山作纶巾,江为罗带”中用的比喻是指什么?
A. 理想生活
B. 自由自在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朋友的思念
整首词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权势的追求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金钱的渴求
比较曹溶的《摸鱼儿》与李白的《月夜思》,两者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曹溶更多探讨时间与人生的感慨,而李白则借助月光展现孤独与思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