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1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17:24
未明确出东门将入圣泉戏呈住山蒙庵老人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觌面峰峦碧障天,
东方精色破昏烟。
草头露下元无雨,
衣角风生径欲仙。
行树排霄高展画,
孤云挂壑薄披绵。
雨田暂喜损尘虑,
不着蒙庵一缕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出门时的自然景色和心境。眼前的青山与天空相接,清晨的光辉驱散了薄雾。草尖上的露珠并不是因为下雨而形成的,衣角的微风吹拂着,仿佛在引领我走向仙境。高大的树木直指云霄,像是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孤云在山谷上轻轻飘动,犹如披着薄纱的绵羊。田间的小雨让我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而我却无法在蒙庵中获得片刻的禅意。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和自然景物,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准备出门游玩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尘世烦恼的抛弃。诗中提到的“蒙庵”可能是指他所住的僧院,反映了他对禅宗的思考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开篇以“觌面峰峦碧障天”引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青山与天空的交融,仿佛一幅壮丽的画卷。接下来的“东方精色破昏烟”则用清晨的光辉描绘出一种清新而明亮的气氛,似乎在暗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草头露下元无雨”则转向细腻的描写,草尖上的露水让人感受到早晨的清新,而“衣角风生径欲仙”则将这种清新与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联系在一起,诗人似乎在追寻一种精神上的逍遥自在。
后半部分“行树排霄高展画,孤云挂壑薄披绵”展现了高大树木与孤云的和谐美,诗人在自然之中找到了灵感与宁静。最后两句“雨田暂喜损尘虑,不着蒙庵一缕禅”则意在表达诗人对世俗烦恼的释怀,尽管他对禅意的追求依旧存在,却在当下的自然景色中找到了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烦恼的逃避,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是一种心灵的解脱与超然。
诗中提到的“草头露下元无雨”是为了表达什么?
A. 雨水滋润了草地
B. 清晨的宁静与纯净
C. 诗人的烦恼
D. 自然的枯萎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人世的失望
B. 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内心的宁静
C. 对权力的渴望
D. 对金钱的追求
“孤云挂壑薄披绵”中的“薄披绵”这个比喻指的是什么?
A. 雨
B. 云
C. 诗人的心情
D. 风
答案:
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均描写了山水之美,但李弥逊更强调自然与人心的结合,而王维则更突出心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