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再用前韵

《再用前韵》

时间: 2025-07-27 23:57:09

诗句

檐下飞云若可呼,树头岩影暗浮图。

不知人世路多少,只见前山似覆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57:09

原文展示:

再用前韵
檐下飞云若可呼,
树头岩影暗浮图。
不知人世路多少,
只见前山似覆盂。


白话文翻译:

在屋檐下,飞驰的云朵仿佛可以呼唤,
树梢上的岩石影子像是隐秘的浮图。
不知人间的路途有多遥远,
只看到前面的山,像一个倒置的盂(碗)。


注释:

字词注释:

  • 檐下:屋檐下,指房屋的屋檐部分。
  • 飞云:快速移动的云,形容云的状态。
  • :呼唤、喊叫。
  • 岩影:岩石的影子。
  • 浮图:指佛塔或高耸的建筑,这里形容影子似乎在漂浮。
  • 人世:人间,指世俗生活。
  • 路多少:路途的长度,这里引申为人生的经历。
  • 覆盂:翻转的碗,形容山的形状。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但“浮图”可联想到佛教文化中的佛塔,象征着信仰和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常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闲适的时刻,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着周围的变化,思索着人生的旅途和存在的意义。


诗歌鉴赏:

《再用前韵》是一首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生态度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檐下飞云若可呼”引入,给人一种轻松而悠然的感觉,仿佛在描绘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状态。接着“树头岩影暗浮图”则展现了树影与岩石的交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诗人在此刻似乎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

然而,随着“只见前山似覆盂”的出现,诗人又将视线转向了远方的山,形象比喻出山的形态如同一个倒置的碗,暗示着人生的沉浮和不易。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思索。通过对比,诗人既享受当下的宁静,又感受到人生的复杂,形成一种深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檐下飞云若可呼:在屋檐下,看到飞快的云,生动地描绘出一种轻松、自由的心境。
  2. 树头岩影暗浮图:树的顶部映出岩石的影子,形成一种神秘感,暗示着某种超脱的境界。
  3. 不知人世路多少:对人生道路的无奈与迷茫,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4. 只见前山似覆盂:前面的山像是一个翻转的碗,象征着人生的复杂与难以预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覆盂”,形象生动。
  • 拟人:飞云似乎可以被呼唤,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展现出一种淡然与哲理的结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云:象征自由与变幻。
  • 岩影:象征稳重与深邃。
  • 浮图:象征宗教信仰和心灵的寄托。
  • 前山:象征人生路途的未知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檐下飞云若可呼”中的“飞云”指的是什么?

    • A. 空气
    • B. 云朵
    • C. 风
  2. 诗中“只见前山似覆盂”所比喻的是什么?

    • A. 人生的复杂
    • B. 山的美丽
    • C. 云的形态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赞美自然
    • B. 思考人生
    • C. 描述风景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李弥逊的《再用前韵》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情感,但李弥逊更加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加强调自然之美与人心的和谐。两首诗在意境上相互呼应,但表达的情感基调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弥逊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夜偶成 其五 重阳 寄太素高士 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 曹云西画山水图 漫兴 十四 红梅 十九 赠杨仲开画图引 舟中杂纪 其一 息斋双竹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龠字旁的字 包含浩的词语有哪些 惊魂甫定 相依 玉板僧 一代不如一代 错开头的成语 琛贡 风尘之惊 不磷不缁 山字旁的字 奕奕 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风字旁的字 见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木朽蛀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