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0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2:03
寓广教寺东轩
作者: 曾几 〔宋代〕
谁将老境觅菟裘,
聊与瞿昙共一丘。
青士无多自萧散,
紫君虽小亦风流。
要须憩寂有茅宇,
何以落成惟茗瓯。
稳看林间上番笋,
惜无馀地可通幽。
这首诗表达了在老年时光中寻求宁静与安逸的心情。诗人想知道谁能在这暮年的境地里找到菟裘(指隐逸的生活),于是他与瞿昙(指释迦牟尼)一起,享受这片刻的宁静。年轻的士人不多,大家都显得孤独而散漫,而紫君(紫藤花)虽然细小,却也有其风雅之处。想要在这里安居,必须得有一个茅草屋,但如今只剩下泡茶的瓯子。最终,诗人看着林间新出的竹笋,感叹没有多余的地方可以通往幽静的所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安,号少云,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多描绘隐逸生活,追求宁静的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晚年,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在繁华的社会中,诗人渴望寻找一处静谧之地,以逃避世俗的喧嚣。
《寓广教寺东轩》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诗中以“谁将老境觅菟裘”开篇,首先引出对老年生活的思考,紧接着提到与瞿昙共处一丘,隐喻在世俗中寻找到的一片净土。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当下社会的萧散与孤独,尤其是“青士无多自萧散”,让人感受到年轻人的迷茫与无奈。
而“紫君虽小亦风流”则展示了小而优雅的生活态度,表明即便在简朴中也能找到生活的美。最后几句提到对幽静环境的向往,诗人对自然的眷恋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用词清新,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与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现实的批判与思考,以及对自我内心的探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青士无多自萧散”中的“青士”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紫君”指的是哪种植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