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0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06:58
茶山老子竟成痴,谩说寻芳去不迟。浪蕊飘残犹自可,名花落尽不曾知。
老人在茶山上竟然痴迷不已,说是去寻找花香其实并不迟。即便是花瓣飘落了,仍然可以欣赏,名花已经凋零却依然不知。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名花”可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花卉意象,常用以表现美丽和短暂的生命。
曾几,字子璆,号天池,宋代诗人,活跃于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花鸟为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春游中创作,诗人感受到了花开花落的无常,借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慨。
这首诗整体上以轻松的语气描绘了春天茶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开头两句“茶山老子竟成痴,谩说寻芳去不迟”,点明了诗人的心态: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迷恋,尽管年纪已大,依然对寻花赏景充满热情;“浪蕊飘残犹自可,名花落尽不曾知”则转向对花与时光的思考,尽管名花已然凋落,诗人却依然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种对美的追寻与珍惜,展示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态度让他在面对生命的无常时,依然能够保持心中的那份热情和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悟,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诗中的“茶山”指的是什么?
“浪蕊飘残”中的“浪”是指什么?
诗人对名花的态度是?
答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曾几的这首诗显得更加轻松和乐观,杜甫则在春天的美好中流露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