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5:07
我亦闲来散病身,
游人不用避车尘。
插天四塔云中出,
隔水诸峰雪後新。
道是远瞻三百里,
如何不见六千人。
吴亡越霸今安在,
台下年年花草春。
我也只是闲来散散病身,
游人不必避开车马的尘埃。
四座塔楼直插云天而出,
隔着水面诸峰在雪后显得格外新鲜。
听说可以远远眺望三百里,
为什么却看不到六千人?
吴国已亡,越国曾霸,现在又在哪里呢?
台下年年春天花草依旧盛开。
“吴亡越霸”提到的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和越国的历史。吴国的灭亡和越国的崛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兴衰。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
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游览姑苏台的过程中,正值雪后春日,诗人以雪景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雪中登姑苏台》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历史交融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中通过雪后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姑苏台的壮丽与宁静。四塔高耸,隔水山峰,仿佛在提醒人们自然之美的永恒。在对历史的回顾中,诗人提出“吴亡越霸今安在”,引人深思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兴衰。与此同时,台下花草春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表现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雪中景物的描写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面对历史与自然的沉思。
杨万里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吴亡越霸”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汉朝时期
D. 唐朝时期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雨后
B. 雪后
C. 秋天
D. 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