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5:52
送翁诚之赴阙
作者: 徐照 〔宋代〕
我亦清湘去,何年可会君。
贫惟诗送别,愁觉酒难醺。
郊祀随天仗,台上识瑞云。
定知分美郡,音问欲相闻。
我也要沿着清湘而去,不知何年才能再次见到你。
我只用诗歌来送别,而愁苦让我觉得酒难以醉人。
郊外的祭祀随天子的车驾而行,台上我认得那瑞气的云彩。
我一定知道你身处的美丽地方,希望能得到你的音信。
作者介绍
徐照(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福建,因其诗作风格清新、情感真挚而受人喜爱。他的诗歌多以山水、友情为主题,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送翁诚之赴阙》是徐照在送别友人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离别时的愁苦心情。诗中提到的“赴阙”暗指友人要去京城,象征着一个人离开故乡奔赴更广阔的前程。
这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送别的深刻主题。诗人在第一句中以“清湘”作为起点,象征着离别的路途与思念的深远。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以“贫惟诗送别”表达了自己在物质上贫困,无法以丰厚的礼物相送,唯有用诗歌来寄托情感,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非常常见。
“愁觉酒难醺”一句,生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虽然有酒助兴,却因思念而无法醉倒,显示出深切的离愁别绪。接下来的“郊祀随天仗”描绘了庄重的祭祀场景,暗示着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朋友前途的美好祝愿。
最后一句“定知分美郡,音问欲相闻”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关心与期盼,显示出人际间的温暖和情感的持续。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的感伤,也有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清湘”与“酒”形成对比,前者象征离别,后者则是情感的寄托;“瑞云”则通过意象传达了美好的期盼。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反映出人际关系中的温暖和珍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清湘”指的是哪条河流?
A. 长江
B. 湘江
C. 黄河
D. 淮河
“愁觉酒难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悲伤
D. 愤怒
诗中“郊祀随天仗”中的“天仗”指的是什么?
A. 天上的星星
B. 天子的车驾
C. 天上的云彩
D. 天然的障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者都描绘了情感的深度与对未来的思考,但《送翁诚之赴阙》更侧重于个人的离别情感,而《登鹳雀楼》则更多地表现出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