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9:42
我闻慈姥岩,今作岩中游。
惊嗟未省见,入蜀今白头。
松道夹萧森,石门闭清比。
藓字崖壁古,虫书山叶秋。
突然起平地,划若三神丘。
其旁宝瓶峰,特立高岑楼。
错摩碧琅玕,刻削青琳球。
周观剑东西,孰得与此侔。
尊者何方来,杖锡乃肯留。
乞泉为洗心,一饮吾无求。
尊者默然许,勿忘早归休。
我听说慈姥岩,今天来这里游玩。
惊叹之间还未见到,进入蜀地已是白头苍苍。
松树的道路两旁幽静茂密,石门紧闭水清如镜。
苔藓在悬崖壁上古老而清晰,虫子在山叶上写下了秋天的书法。
突然间从平地而起,像是三位神仙的丘陵。
旁边的宝瓶峰,高高耸立如楼阁。
青色的琅玕相互摩擦,雕刻成的青色琳球闪烁光芒。
四周望去,剑指东西,哪一处能与之相比呢?
尊者您从何处来,手杖在此肯肯留步。
求您赐我泉水洗心,一饮便无需更多。
尊者默默地点头答应,勿忘早日归去休息。
作者介绍:晁公溯是宋代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抒发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作者游历四川慈姥岩时,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对智者的敬仰。诗中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中岩》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晁公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作者通过“我闻慈姥岩”引入主题,表达了对这处名胜的向往。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如“松道夹萧森”和“藓字崖壁古”,展现了岩石与松树交相辉映的自然景观,体现出一种幽静而深邃的自然美。
诗中“突然起平地,划若三神丘”的比喻,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给人以震撼之感。而“宝瓶峰,特立高岑楼”则强调了这座山峰的独特性,诗人似乎在向世人宣告这种自然之美的不可替代。
最后,作者与“尊者”的对话,展现了对智慧与内心平静的追求。诗的结尾“乞泉为洗心,一饮吾无求”则是对心灵净化的渴望,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还融入了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的深邃思想和高尚情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划若三神丘”)、对仗(如“松道夹萧森,石门闭清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传达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慈姥岩”是指什么地方?
A. 一座山
B. 一处名胜
C. 一个村庄
诗中“乞泉为洗心”的意思是什么?
A. 求水洗衣
B. 求水洗心
C. 求水饮用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人生的感慨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