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5:1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13:29
原文展示:
南乡子二阕 其二 四川道中作
十月出秦关。竟日悠悠杳霭间。
直到蚕鱼开国地,跻攀。
行尽千山复万山。
归辔动欢颜。
江路梅花笑往还。
稚子候门何日到,痴顽。
好把虚名付等闲。
白话文翻译:
十月时节我从秦关出发,
整日游荡在浓雾蔼蔼之间。
直到抵达蚕鱼开国的地方,
一路攀登。
走过千山又万山,
归来的马儿也随之欢快地踏步。
江边的梅花在微笑着等待着我回归。
小孩在门口等我何时能到,真是痴顽。
我只想把那些虚名抛诸脑后。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伯启,元代诗人,作品多以游历、抒怀为主,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作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四川的旅途中,诗人通过描绘旅途的景色和心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此时正值十月,秋意浓厚,诗人行走在青山绿水之间,感受到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十月出秦关”开篇,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清冷与静谧。诗人在旅途中的悠然自得,体现了对大自然的亲近感。接下来的“竟日悠悠杳霭间”则描绘了漫长的旅途,诗人似乎在追寻某种理想的境地。诗中提到的“蚕鱼开国地”,不仅传达了地理位置的具体性,更隐喻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使人产生对蜀地的向往。
“行尽千山复万山”一句展示了诗人行走的艰辛,但随之而来的“归辔动欢颜”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和喜悦,表现出对家乡的渴望与归属之情。最后几句则表达了对虚名的无所谓,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追求内心的真实与宁静,而非外界的浮华。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基调由旅途的孤寂逐渐转向归来的喜悦,最后又回归到对名利的淡泊,展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十月出秦关。”
“竟日悠悠杳霭间。”
“直到蚕鱼开国地,跻攀。”
“行尽千山复万山。”
“归辔动欢颜。”
“江路梅花笑往还。”
“稚子候门何日到,痴顽。”
“好把虚名付等闲。”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一种游历中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反映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真实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十月出秦关”中,十月代表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中提到的“蚕鱼开国地”是指哪个地区?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诗人对于虚名的态度是:
A. 追求
B. 尊重
C. 无所谓
D. 反对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