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3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39:25
瑞鹤仙
作者: 徐理 〔宋代〕
暮霞红映沼。恨柳枝疏瘦,不禁风搅。
投林数归鸟。更枯茎敲荻,糁红堆蓼。
江寒浪小。雁来多音书苦少。
试看尽,水边红叶,不见有诗流到。
烦恼。凭阑人去,枕水亭空,路遥天杳。
情深恨渺。无计诉与伊道。
漏声催,门外霜清风细,月色今宵最好。
怎割舍,美景良时,等闲睡了。
傍晚的霞光映照着水面,柳枝稀疏瘦弱,任凭风儿轻轻撩动。
偶尔有几只归来的鸟儿飞进林中。更有那枯秧敲打着芦苇,红色的蓼花堆成一堆。
江面寒冷,波浪微小。大雁南飞,带回的音信却少得可怜。
试试看,水边的红叶,竟然没有诗句流淌而来。
烦恼缠绕。凭栏而立的人已经离去,水边的亭子空荡荡,远路漫漫,天际渺茫。
情深意切却又显得渺小,无计可施向她倾诉。
漏声催促,门外的霜风轻柔,今宵的月色是最美的。
如何割舍这美景良辰,竟然在不经意间就沉沉入睡。
徐理,宋代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作品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风格婉约。其作品常常以清新自然的意象,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瑞鹤仙》创作于宋代,正值该时期文学艺术的繁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使得诗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情感与忧愁。
《瑞鹤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愁与离愁。诗的开头以“暮霞红映沼”引入,描绘了傍晚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接着,诗人对柳树的描写,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也流露出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投林数归鸟”一语,象征着生命的归属与离散,鸟儿归来,诗人却似乎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属。后面几句通过描绘江上的寒冷与波浪的微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尤其是“雁来多音书苦少”,更是道出了诗人对亲友音信的渴望与失落。
“情深恨渺”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离愁的深切感受,而后面的“无计诉与伊道”又体现出一种无奈与无助。整首诗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忧愁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情感的追忆,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情感的深切思考,渗透着忧伤与孤独,体现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暮霞红映沼”中的“沼”指的是:
A. 河流
B. 湖泊
C. 沼泽
D. 海洋
诗中提到的“大雁”带来的音信是:
A. 多
B. 少
C. 没有
D. 不清晰
诗的最后一句“等闲睡了”意指:
A. 如何珍惜时间
B. 无心错过美好时光
C. 感到疲惫
D. 忘记一切
答案:
这两首诗与《瑞鹤仙》在主题上都有相似之处,均探讨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关系,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