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摸桩行

《摸桩行》

时间: 2025-05-07 22:30:19

诗句

夜半黑风吹怪雨,前驱豺狼后猛虎。

鸺鹠啸群作人语,妖狐头戴髑髅舞。

犬不吠,鸡不号,鬼伯叩门求其曹。

以火来照挥霜刀,杀人如草无喧嚣。

东邻杀尽西邻及,问客何来开门揖。

千门万户排闼入,男妇骈头但柴立。

尸骸撑拄如丘山,祝融入夥飞炎烟。

以人为烛光灼天,群魔血牙饱腥膻。

千牛炙,万石倾,上马扪腹腹彭亨。

平原广广纵且横,不闻哭声闻笑声。

摸桩摸桩在何处,千村万落条条路。

白莲花死不回顾,摇旗打鼓前头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0:19

原文展示

摸桩行
作者: 彭淑 〔清代〕

夜半黑风吹怪雨,前驱豺狼后猛虎。
鸺鹠啸群作人语,妖狐头戴髑髅舞。
犬不吠,鸡不号,鬼伯叩门求其曹。
以火来照挥霜刀,杀人如草无喧嚣。
东邻杀尽西邻及,问客何来开门揖。
千门万户排闼入,男妇骈头但柴立。
尸骸撑拄如丘山,祝融入夥飞炎烟。
以人为烛光灼天,群魔血牙饱腥膻。
千牛炙,万石倾,上马扪腹腹彭亨。
平原广广纵且横,不闻哭声闻笑声。
摸桩摸桩在何处,千村万落条条路。
白莲花死不回顾,摇旗打鼓前头去。

白话文翻译

在半夜里,黑风吹起了怪异的雨,前面是豺狼,后面是猛虎。
鸺鹠的叫声听起来像人声,妖狐头上戴着骷髅在舞蹈。
犬吠声消失,鸡鸣声不再,鬼伯敲门寻求庇护。
火光照耀下,霜刀挥舞,杀人如割草,毫无喧嚣。
东邻已被杀尽,西邻亦遭劫难,问来客何以开门迎接。
千家万户紧闭,男女老少皆立于柴堆。
尸骸堆积如丘,火焰与烟雾弥漫。
人被当作烛火,照亮了天空,魔鬼们饱餐血肉。
千头牛被烤,万石倾倒,骑马摸肚子,腹中彭亨。
广阔的平原纵横交错,不闻哭声,只听笑声。
摸桩摸桩究竟在哪里,千村万落条条道路。
白莲花死去不回头,摇旗打鼓向前而去。

注释

  • 鸺鹠:一种夜间活动的鸟,叫声可与人声相似。
  • 妖狐:传说中的妖怪,常常与邪恶、阴险联系在一起。
  • 鬼伯:指鬼魂,来寻求帮助。
  • 祝融:火神,象征着火焰与毁灭。
  • 千牛炙:形容大量的牛被烤,暗示战争与血腥场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彭淑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彭淑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她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以及对人性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清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在此背景下写作《摸桩行》,反映了对战争、死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的夜晚景象和鬼神现身,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恐惧与无奈。

诗歌鉴赏

《摸桩行》以其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一幅黑暗、恐怖的场景。整首诗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开篇的“夜半黑风吹怪雨”便营造出一种阴森的氛围,接着豺狼和猛虎的形象更是加剧了紧张感。鸺鹠的叫声与人语混淆,妖狐的舞蹈则暗示着恶的降临。诗中对死尸的描绘和火焰的象征,传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

贯穿全诗的是一种无奈与绝望,面对战争的无情,诗人似乎在呼喊着人们的麻木与冷漠。最后的“摸桩摸桩在何处”更是指向了人们在黑暗中摸索的无助与迷茫,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共鸣。诗歌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人性深处的探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半黑风吹怪雨:夜深时分,黑风卷起诡异的雨,暗示着不安的气氛。
  • 前驱豺狼后猛虎:前方是凶狠的豺狼,后方是猛虎,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危险与不可预测性。
  • 犬不吠,鸡不号:犬吠声和鸡鸣声都消失,暗示着环境的异常与恐怖。
  • 尸骸撑拄如丘山:尸体堆积如同丘陵,展现了战争的悲惨场面。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动物的叫声与人语相混淆,增加了神秘感。
  • 比喻:尸骸如丘山,形象而直观地传达了死亡的沉重。
  • 对仗:诗中多用对仗句式,增添了韵律感和结构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死亡与苦难的深切反思,揭示了人性在极端情况下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黑风、怪雨:象征着混乱与恐怖。
  • 妖狐、豺狼、猛虎:代表了邪恶与残酷的力量。
  • 尸骸、火焰:象征着死亡与毁灭的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妖狐”象征什么? A. 善良
    B. 邪恶
    C. 和平
    D. 智慧

  2. “千牛炙,万石倾”中的“炙”指的是什么? A. 烧烤
    B. 饮水
    C. 行军
    D. 追逐

  3.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希望
    B. 恐惧与无奈
    C. 欢乐
    D. 爱情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对历史的感慨。
  • 《春望》:杜甫的诗,反映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摸桩行》: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涉及到夜晚的意象。前者表达思乡之情,后者则揭示恐怖与死亡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反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诗歌赏析》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开岁 南楼令 老友刘景仪,去秋以星术之书推测年 五子咏 其四 陈处士元水 上善 题先公遗诗后 学古三首赠胡承之归关中 其三 来青轩示青崖 波斯短歌行译笺 其六十二 留别东郡诸僚友 题贾园四首 其四 旅夜书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示字旁的字 硬口 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波流弟靡 包含稿的词语有哪些 唯命是听 西字头的字 贞史 火字旁的字 高跷 汉文 研察 鬥字旁的字 侃侃訚訚 形貌昳丽 糹字旁的字 气壮河山 包含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