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5:00
登黄鹤楼
许虬 〔清代〕
黄鹤仙人不少留,洲名鹦鹉更堪愁。
三湘登眺还吾辈,千古江山独此楼。
汉口夕阳衔远岫,武昌寒郭浸春流。
烧痕满地闲生感,回首烽烟野戍秋。
携壶凭槛塞云横,怀古荆门镇重兵。
春柳久荒陶侃垒,寒潮直上吕蒙营。
沧桑尽付邯郸枕,烟月全销玉笛声。
唯有芳洲春草色,年年还傍大江生。
这首诗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与悠久历史。诗中提到,黄鹤楼上常有神仙留下的传说,鹦鹉洲的名字更增添了些许忧愁。诗人站在这里,眺望着三湘大地,感慨这座楼宇是千古江山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夕阳映照着汉口的远山,武昌的寒城浸润在春水中。地面上的烧痕让人感受到过往的忧伤,回首时看到战火纷飞的景象。诗人手握酒壶,倚着栏杆,思绪万千,怀念古时荆门的重兵把守。春天的柳树早已荒废了陶侃的旧垒,寒潮直逼吕蒙的营地。沧桑的变化让人只能寄情于邯郸的枕边,而那美丽的烟月也已无声。唯有芳洲的春草依旧,每年都在大江边生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许虬,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60年,卒于1713年。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风光与历史感悟,风格洒脱恬淡。
创作背景:
《登黄鹤楼》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自然的感悟交织在一起,表现了他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这首《登黄鹤楼》通过对黄鹤楼及其周边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厚的历史感与对过往的追忆。开头两句直接引入黄鹤楼的传说与鹦鹉洲的忧愁,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令人感伤的氛围。随着诗的展开,诗人通过夕阳、寒流等意象,描绘了黄鹤楼所见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事变迁的感叹。诗中提到的“烧痕满地”与“烽烟”则让人不禁联想到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痛苦,历史的沉重感在此时凸显无疑。
整首诗以怀古为主线,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与历史典故,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到的艺术视角。最后两句“唯有芳洲春草色,年年还傍大江生”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春草的生命力象征着希望,尽管历史沧桑,人们依然可以在自然中找到慰藉与归属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与深邃的情感,使这首诗成为了描绘黄鹤楼的经典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往昔的感慨,融合了自然与历史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时间流逝的感伤。在黄鹤楼这一历史象征下,诗人引发了对江山、战争、人生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谁是《登黄鹤楼》的作者?
A. 李白
B. 崔颢
C. 许虬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春草”象征着什么?
A. 暴风雨
B. 生命的延续
C. 战争的残酷
D. 失落的记忆
诗中提到的“鹦鹉洲”让人感到什么?
A. 快乐
B. 愁苦
C. 神秘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