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偶书

《偶书》

时间: 2025-05-09 12:13:06

诗句

十年献纳侍彤墀,鸿渐閒思见羽仪。

先哲所焚惟疏草,不留谠论后人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2:13:06

原文展示:

偶书
作者: 黄重 〔明代〕

十年献纳侍彤墀,
鸿渐閒思见羽仪。
先哲所焚惟疏草,
不留谠论后人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十年间侍奉皇帝的经历,感慨于鸿鹄之志的追求和先贤们的思想被遗忘的无奈。作者在皇宫中,虽然身处高位,但内心渴望的是更高层次的理想,而那些曾经伟大的思想却被遗弃,后人难以理解。

注释:

字词注释:

  • 献纳:献上和承纳,形容对皇帝的侍奉。
  • 彤墀:指宫廷中的红色阶梯,象征权力的中心。
  • 鸿渐:鸿鹄高飞,象征志向高远。
  • 羽仪:鸟的羽毛和仪态,形容高尚的理想。
  • 先哲:古代的贤人和哲学家。
  • 疏草:指被焚烧的草,象征被遗弃的思想。
  • 谠论:正确的理论和观点。

典故解析:

  • 鸿鹄:常用于形容志向远大的人。
  • 先哲所焚:指古代贤人的智慧和理论被忽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重,明代诗人,生于明中期,曾在宫廷任职。他的诗作多反映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典雅,常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黄重在宫廷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古代贤人智慧的追思以及对当下世事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偶书》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十年献纳侍彤墀”,这是黄重在宫廷中的经历,表面上看似身处繁华,但内心却感到空虚与困惑。接着“鸿渐闲思见羽仪”,鸿鹄象征着高远的志向,作者在繁华的表象下追求更高的理想,体现了他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

“先哲所焚惟疏草”一句,直指古贤人的智慧被遗忘,象征着人们对真理和正确理论的漠视;“不留谠论后人知”则表达了对后人无法理解先贤思想的无奈,反映出诗人对传统智慧的珍视以及对当下现实的批判。

整首诗虽短,情感却深厚,作者通过个人经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思想状况,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年献纳侍彤墀:诗人描述自己的经历,十年间在皇帝身边侍奉,暗示对权力中心的接近。
  • 鸿渐闲思见羽仪:诗人内心渴望高远理想,然而身处的环境却使得这种理想难以实现。
  • 先哲所焚惟疏草:古代贤人的思想和智慧被忽视,象征着传统的智慧被遗忘。
  • 不留谠论后人知:后人无法理解这些真理,表达了对当下社会的失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个人经历与古代贤人智慧的对比,强调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 象征:鸿鹄象征志向,疏草象征被遗忘的智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对传统智慧的追思,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彤墀:象征权力与地位。
  • 鸿渐:象征高远的理想。
  • 羽仪:象征高尚的理想与追求。
  • 疏草:象征被遗忘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十年献纳侍彤墀”中的“彤墀”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阶梯
    • B. 皇帝的宫殿
    • C. 诗人的故乡
  2. “鸿渐”象征什么?

    • A. 忧伤
    • B. 志向高远
    • C. 财富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黄重的《偶书》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黄重更侧重于对古代智慧的追思,而李白则强调了享受当下的态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鹧鸪天 寄次侄莱仙 鹧鸪天 同人约看玄墓梅花以雨不果返棹云间阻风四日舟中拨闷戏呈吴仲徵广文 鹧鸪天 其一 鹧鸪天 鹧鸪天 国庆节口号 鹧鸪天 鹧鸪天·七夕冥晦 鹧鸪天 其二 鹧鸪天二十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飞冲 朱邸 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鸡肥不下蛋 山字旁的字 成昆铁路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 睠顾回隐 全景 庐山真面目 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毋字旁的字 弓字旁的字 抱成一团 掩耳而走 鼓字旁的字 糹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