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6:32
儒者服褎衣,气志轻王公。一落该网中,折节长俯躬。山东多豪士,片言不可穷。青土饶嘉枣,无以人钝蒙。彼知南楚轻,强始必弱终。矫志合其情,乃是吾徒通。行当问友生,为我举杯空。
儒生穿着轻便的衣服,气质和志向都不屑于王公贵族。一次落入权谋之网,便要低下身段,谦卑地俯身自持。山东地区多豪杰,简短的话语无法完全表达他们的才华。青土盛产美味的枣,但却没有人能理解其深意。那些懂得南楚轻视的人,最终会发现强大之始必然有弱小之终。矫正自己的志向与情感,正是我们这一类人的通达之处。行将问我的朋友,为我举杯畅饮。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江,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梅尧臣早年在乡里读书,后来游历各地,交游广泛,作品以五言诗和七言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有哲理性思考。
《送杨辩青州司理》写于梅尧臣送别友人杨辩赴青州任职之际,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儒者与权贵的对比,表达了对谦逊、志向和人际关系的关注。
梅尧臣的《送杨辩青州司理》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观察与思考。全诗从开头对儒者的描绘入手,展示了儒者在当时社会中的处境,虽然身着轻衣,志向高远,但却难以逃避权势的束缚。诗中提到的“山东多豪士”,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豪杰的敬仰,也隐含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青土饶嘉枣”这一意象,传达了丰饶之地却无人能理解其深意的矛盾,暗示即使物产丰富,若缺乏明智的人才,终究难以发光发热。这种对人才与环境关系的深刻思考,使整首诗更具哲理性。
结尾处“问友生,为我举杯空”,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诗人自身志向的寄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展现了梅尧臣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全诗围绕儒者与权贵的矛盾,探讨社会风气与个人志向,表现了梅尧臣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强调谦逊与志向的统一。
诗中“儒者”所穿的衣服是什么?
诗中提到“山东多豪士”,指的是: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想让朋友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