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4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45:40
凌风亭
作者: 韩元吉 〔宋代〕
西山如层城,壁立有坚对。
逶迤雉堞出,一水相萦带。
诛茅发颓垣,偶与嘉景会。
天风无边来,云日为破碎。
谁能了蘋末,直欲跨鹏背。
飘然压尘土,九壤真一块。
王乔幸齐驱,御寇亦同载。
不知吏役缚,且乐公事退。
春光到花木,栏槛惬清快。
相期睨南溟,整我飞霞佩。
西山像层层叠叠的城墙,壁立在那儿,显得坚固无比。
山势逶迤,像雉堞一样延伸,一条河水环绕在旁。
我削去茅草,清理出颓废的墙垣,偶尔与美好的景色相遇。
天风无边无际,云彩和阳光宛如破碎的画面。
谁能看透水面上的浮萍,真想跨上鹏鸟的背。
轻飘飘地压在尘土上,九州土地如同一块。
王乔真幸运,与我同乘马车,抵御敌寇也携手共进。
我不知道官吏的束缚,且享受公事的闲退。
春光洒在花木上,栏杆清爽而令人愉悦。
我与友人约定去眺望南海,整理我的飞霞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王乔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人物,常被视为有德之士,诗中提及他显得意象深远,象征着理想和同伴的关系。鹏鸟则源自《庄子》,象征着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精神。
作者介绍:
韩元吉,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语言清新自然,颇具哲理性。
创作背景:
《凌风亭》创作于诗人游览西山时,旨在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诗中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景象的珍惜。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与深邃的哲思,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开篇即以“西山如层城”引人入胜,将读者带入一个雄伟壮观的自然环境中。接着通过“逶迤雉堞出,一水相萦带”的描写,展现了山水相依的和谐美感,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宁静而又活泼的气息。
诗人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投射出对人生的思考。“天风无边来,云日为破碎”的句子,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接下来的“谁能了蘋末,直欲跨鹏背”,则表达出一种渴望,象征着追求自由与理想的内心冲动。
最后,诗人提到“春光到花木”,不仅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更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理想的深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如“西山如层城”是比喻,形象生动;“天风无边来”则运用了拟人,将自然的风赋予了情感;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以及与友人共游的愉悦心情,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由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山”象征什么?
A. 高峰
B. 城市
C. 战争
D. 乡村
“天风无边来”中“天风”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人的追求
C. 社会的压力
D. 朋友的情谊
诗中提到的“鹏”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理想与自由
C. 家庭
D. 权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似,韩元吉的《凌风亭》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但韩元吉的诗更加注重友谊与理想的结合,而陶渊明则更多地体现了隐逸的生活态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