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3:36
秋风白虎嗥,长庚光如刀。
水源缩窍穴,木根潜脂膏。
啄实已细毳,啮枯皆竖毛。
鬼啼竹篱梢,月黑为朋曹。
小儿莫畏声,破管偶值遭。
挂掇青红蕡,拆剖皱刺韬。
熟坠存虚房,瘦歛由失薅。
西吹几万里,乃起东海涛。
衡舂困龟鱼,白沫丘岳高。
原扬烂屋茅,岸裂枞船篙。
贫门易狼藉,远游难撑操。
驱云失巫宫,迸雨入楚壕。
搅空神兵发,穿窟乖龙逃。
唯恐五色石,女娲补不牢。
摆落缺西北,赤子何熬熬。
常娥近天箕,学簸不学溞。
欲使糠粃尽,撼死千岁桃。
王母不敢诉,倚日黄人豪。
自与穆天子,终朝醉酕醄。
後得汉武帝,述以再种劳。
因之来横汾,作辞心切忉。
秋风呼啸如白虎的鸣叫,星星的光芒犹如锋利的刀刃。
水源变得狭窄,树根潜藏着油脂。
啄食的鸟儿已经长出细毛,啮咬枯木的虫子竖起了毛。
鬼魂在竹篱的顶端哭啼,月亮在黑暗中作伙伴。
小孩们不必害怕这种声音,破管道偶尔会碰到。
挂上采摘的青红果,剖开皱巴巴的刺韧。
熟果掉落在空房里,瘦弱的身影因失去而收敛。
西风吹来几万里,唤起东海的波涛。
舂米的磨坊困住了龟和鱼,白沫在山丘与岳峦间高高荡漾。
原野扬起破烂的屋茅,岸边裂开了桐木船的桨。
贫困的门前容易狼藉,远行难以坚持操持。
驱云失去了巫师的宫殿,雨水冲入了楚国的壕沟。
搅动空中的神兵出发,穿洞的龙逃之夭夭。
唯恐那五色石,女娲补天无法牢靠。
摆落在西北的缺口,赤子们何必熬煎。
常娥靠近天的箕,学习轻轻摇晃不学沉重。
想要让糠粃全无,摇动可使千年桃树枯死。
王母不敢诉说,倚靠着太阳的豪杰。
自与穆天子,终日醉于美酒之中。
后来得知汉武帝,才说出再种的辛劳。
因此来到了横汾,作辞时心情切切。
梅尧臣,字圣俞,号雨石,宋代著名诗人。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梅尧臣的诗风清新简练,情感真挚,常常通过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现实。
《秋风篇》创作于秋季,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秋风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生活困境。
《秋风篇》是一首具有强烈季节感和社会情感的诗歌。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风的凶猛与凋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深邃的氛围。诗的开头以“秋风白虎嗥”引出,暗示了秋天的到来伴随着狂风的咆哮,给人以震撼的感觉。接着,诗人在细节上深入描绘了秋风对自然的影响,如“水源缩窍穴,木根潜脂膏”,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惆怅与失落。
诗中提到的小儿和“鬼啼竹篱梢”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恐怖的氛围,暗示着秋季的萧瑟与不安。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将视角扩展到社会生活中,描绘了贫困和困境,“贫门易狼藉,远游难撑操”,表现了人们在社会动荡中的无奈与挣扎。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描写,以及对比与对仗的修辞手法,展现了秋天的景象与人们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性,呼应了自然与人的命运相互影响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反思人们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生活与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自然的凶猛,也有人的无奈,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基调。
秋风白虎嗥的意象代表什么?
“水源缩窍穴”中的“水源”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小儿的态度是?